主題 : 僕人服事讀經 : 馬太福音20:17~28 |
閱讀經文
- 耶穌上耶路撒冷去的時候,在路上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對他們說:
-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
- 又交給外邦人,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復活。
- 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
- 耶穌說:你要什麼呢?他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
- 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
- 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
-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 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進階閱讀
人子來乃是要服事人
廿章17〜19節是第四次耶穌提及將上耶路撒冷去受害。是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
20〜28節則是再來談論天國中的「大小觀」』與這世上的大小觀不同。
事情肇因於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向耶穌替她的二個兒子求位。這二個兒子就是約翰與雅各。他們二人原本就是最早跟隨耶穌的門徒之一,而且在後來的幾年中,一直是緊緊跟隨耶穌的。雖然他們二人號稱「雷子」,表示他們的脾氣不佳,但也一直是較能體會耶穌的,以致登山變像與日後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時,他們都與彼得一同貼近耶穌。他們算是耶穌門徒中的三人小組,是與耶穌最親密的門徒。
雖然耶穌剛才再揭示他受苦的必要性,但約翰雅各的母親就即來求位,顯示出門徒與當時相信耶穌必會得國的人,都仍不明白耶穌得國的真實意義。這母親求的是君王左右的大位,因為她以為彌賽亞國度是有形的,她也自以為她的兒子已經跟耶穌跟得夠久了,應得此大位。
耶穌的回答是「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接下去耶穌指出他必會得國,而且卻是透過苦難─那杯來得國,而跟隨他的人也各有自己的杯,也就是所要付的代價,但如同前面所說的,這代價仍不保證他們所得的一定比別人多。但是要不要付這個代價,是他們各人要來決定的。
最後耶穌清楚的解說,天國中的職分與責任有關,而非與權勢有關。世界與天國的標準差異極大,世界在意的是權勢,而天國在意的是承擔。而最重的承擔就是耶穌身上,在十字架上對全人類罪債的承擔。他的確是成為眾人的贖價。
默想
親愛的主,謝謝你為我擔當一切,成為我的贖價,你已喝了你的杯,我也有我的杯當喝,助我輕看羞辱重看榮耀,經歷十架進入榮耀。
回應
1.我看重服事中的承擔,或服事後的名聲?
2.我肯喝父所給我的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