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
- 護衛長拿住大祭司西萊雅、副祭司西番亞,和三個把門的,
- 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兵丁的官【或作太監】,並在城裡所遇常見王面的五個人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以及城裡遇見的國民六十個人。
- 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這些人帶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
- 巴比倫王就把他們擊殺在哈馬地的利比拉。這樣,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
- 至於猶大國剩下的民,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巴比倫王立了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作他們的省長。
- 眾軍長和屬他們的人聽見巴比倫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長,於是軍長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尼陀法人單戶蔑的兒子西萊雅、瑪迦人的兒子雅撒尼亞,和屬他們的人都到米斯巴見基大利。
- 基大利向他們和屬他們的人起誓說:你們不必懼怕迦勒底臣僕,只管住在這地服事巴比倫王,就可以得福。
- 七月間,宗室以利沙瑪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帶著十個人來,殺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猶大人與迦勒底人。
- 於是眾民,無論大小,連眾軍長;因為懼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 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擡頭,提他出監;
- 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
- 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
- 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
進階閱讀
猶大人被擄離開本地
首先,我們看到一些殘餘逃亡的領袖「大祭司西萊雅、副祭司西番亞、把門的…管理兵丁的官…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等,被護衛長拿住,帶到王面前被殺。
一、巴比倫立基大利為省長
在這些殘餘的領袖被處決後,巴比倫王將猶大規劃成為巴比倫帝國的一個行省,並且立「沙番的孫子…基大利作…省長」,沙番的家族一直以來都是猶大的高官,現在他們的後代基大利被立為猶大的省長。因此一些餘下的軍長包括「以實瑪利、約哈難」等人都來投靠基大利。基大利就告訴他們「不必懼怕…只管住在這地服事巴比倫王,就可以得福。」基大利暫時穩住了被擄掠後的猶大。
二、以實馬利殺了基大利
好景不常,其中一位軍長「以實瑪利」殺了基大利,也殺了一些巴比倫人,時局又陷入混亂。最後另一位軍長「約哈難」起來整理局面,「以實瑪利」逃往亞捫,「約哈難」因害怕巴比倫來報仇,就帶著百姓「往埃及去」。雖然先知耶利米勸他們不要下埃及,但是他們不聽,並且把耶利米也強行帶往埃及(參耶四一)。
三、約雅斤三七年出監
列王紀已來到尾聲,最後的記載是「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可見他雖然在巴比倫為階下囚,但仍然成為被擄百姓的精神領袖。到了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的時代,他恩待約雅斤「使他…抬頭,提他出監…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這樣的記載,給了猶大人盼望,一方面他們得到巴比倫帝國的特殊禮遇,另一方面,他們可以相信上帝並沒有全然離棄他們,他們相信上帝給耶利米的預言:被擄七十年之後可以歸回(參耶二五,二九)。
列王紀讓我們看見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當以色列守約,就安享地業;一旦背約,如約中所言,就遠離地業,被擄他鄉。被擄並不是上帝的失敗,乃是上帝的管教。耶利米說的沒有錯「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二九11)。
默想
我是否可以用屬天的眼光看見,無論世局如何變動,上帝仍然掌權,叫萬事互相效力,使祂的子民得著平安,讓祂的國度得以成就在地上?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的寶座永遠立定,你在歷史與列國中掌權,願你的國降臨,在我們的世代,也在人類的歷史與未來之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