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
-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
-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
-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 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
- 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
- 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
- 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 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
-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進階閱讀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經文:太十三1〜9,17〜23
十三章可以說又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如果參考前面導言的大綱,就會發現這是耶穌的第三講論,主題是「天國成長之律」。當耶穌描述完天國的遭拒之後,他立刻談到天國仍然不斷的成長,就如十一章耶穌談及迦百農等城拒絕天國之後,立即為被父神所指示的嬰孩而感恩一樣。謙卑的人並不因驕傲自恃者拒絕天國,而失去進入天國的機會。十三章就是描述天國在被拒之後仍悄然前進的光景。
這篇講論的地點仍在海邊,耶穌以船為講台,眾人則坐在岸上。
講論的內容提及四種土,撒種的人會遇見這四種土,而影響穀類結實的情況。按著17〜23的解釋,是代表四種人對天國的反應。
第一種土是路旁,表示人聽道未聽入心中,這未入心中的道,輕易就被仇敵奪去,就如種子被飛鳥吃盡一樣,等於沒有得到這道。
第二種土是淺土,是有石頭的淺土,這是表示人僅膚淺的領受了道,卻未深入心中,這未深入心中的道,如淺土內未生根的種子一般,可能發苗,可是卻因無根而枯乾。日頭是指為道遭遇的逼迫患難,無根的生命經逼迫就跌倒了。
第三種土是荊棘,是表示人聽道長起來,卻被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擠住了,這在荊棘中的道無法結實。
第四種土是好土,是表示人具備一顆開放領受的心,當神的道一進入心中時,就明白過來,紮入生命,且能結實累累。
耶穌用這四種土來討論人在聽見天國之道時的反應,天國是已經傳揚出來了,那未能進入天國的就如同前三種土,對天國的道未能反應,或作出膚淺的反應。進入天國的是對道作正確而深入的反應,這道進入生命,就會生發出屬靈生命的效應,且是豐盛的效應。這豐盛的效應不僅發生在自己的生命中,也加倍的影響他的周遭。
至於什麼是撒種呢?就是道的傳揚,耶穌時代是特殊的時代,是天國之道傳揚得最清楚的時代,因此17節耶穌說「從前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信息已經傳出,「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默想
親愛的主,幫助我的心成為好土,對你的道作出正確而深入的回應。
回應
1.周圍的人中誰是好土?
2.我曾撒種給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