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以信為本的福音真理讀經 : 提摩太前書一1~7 |
閱讀經文
- 奉我們救主神和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之命,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
- 寫信給那因信主作我真兒子的提摩太。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我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
- 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
- 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
-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 有人偏離這些,反去講虛浮的話,
- 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
進階閱讀
使徒保羅與他的真兒子提摩太
註釋︰
第1節,「使徒」:原文作「使者」、「大使」,與「差遣」同根,指某人的代表。
「保羅」:「微小」之意。
第2節,「因信作我真兒子」:在信仰上實在作我孩子(非成年子)。
「提摩太」:希臘文「榮耀神」之意。
《提摩太前書》是使徒保羅在他第四次旅程途中,寫給遵他吩咐、留在以弗所牧養教會的提摩太的一封信(提前一3)。
保羅在他第一次宣教旅程中遇到提摩太。到了第二次旅程時,他到了路司得,接受教會的推薦,替提摩太行了割禮,並與他一同繼續第二次的宣教旅程(徒十六1~3)。自此之後,提摩太似乎一直是他佈道團的成員之一(徒十七14~15;十八5;十九22;廿1~6)。
有六封書信,是由保羅和提摩太共同署名的——《哥林多後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腓利門書》。他也在保羅坐監時,與他同在(腓一1;西一1;門1);直到保羅即將離世時,他要提摩太來羅馬與他相伴(提後四9,21)提摩太似乎是他最大的安慰。
在本卷開首,保羅稱提摩太是他的「真兒子」,所用的不是一個指成年兒子的字,而是一個用指「孩童」的字,這個字把保羅與提摩太之間深刻的屬靈關係做了一個描繪。如今這個孩子也在承擔建立、牧養教會的重責了,作為神的使者,並且也實際執行建立教會使徒之職的保羅,要給予這個他自己的孩子,什麼樣的勸勉呢?我們可以在《提摩太前書》看到,保羅那為父的心腸,那使徒的見證,以及那屬神之人生命的流露。
默想
1.我與我的屬靈長輩(牧長、輔導、小組長)的關係如何?
2.我與我的屬靈肢體(晚輩)關係如何?
回應
親愛的主,我相信你可以把那深刻的屬靈關係,做成在我與我的肢體之間,使我們更加相愛、互相造就、互相扶持,也成為彼此的快樂與安慰,我願意與我的肢體有這樣的關係,請造就我們。
使者‧祝福‧盼望
註釋:
第1節,「照著」:「根據」。保羅成為耶穌的大使是根據「神我們的救主」,以及「耶穌基督我們的盼望」,他的授權來自神。
第2節,「恩典」:免費的好處,是希臘文中極好的一個用字,無須回報,給予朋友的一種恩惠。在新約中是指白白的赦罪。
「憐憫」:特別針對在罪中悲慘情況的一種態度。
「平安」:指東西分裂又重新組合的合一、和諧美好的狀態。
保羅清楚他自己的職分是使者,他蒙差派的根源是神自己。這位神樂意作我們的拯救者,祂的兒子基督耶穌則成為我們得救的盼望。保羅因著蒙差派的根基如此深厚,以致得著權柄成為別人屬靈的父親,得著權柄做勸勉,也得著權柄發出祝福。
他祝福的根源乃是神自己,祝福的內容則是恩典、憐憫、平安,是與神和好,與神同在的各種記號。
默想
1.我是神的使者嗎(我可以代表神嗎)?
2.我由主領受了祝福別人的權柄嗎?
3.我以基督為我生命的盼望嗎?
回應
親愛的主,求你使我明白成為你使者真正的意義。使我樂於讓別人在我身上看見你自己。我要奉你的名祝福你所託付我的靈魂(組員、契友、家人、屬靈認領的對象)。請求你在我的裏面,成為有榮耀的盼望。
異教與信仰
註釋:
第3節,「囑咐」:命令、禁止。
「傳異教」:教導完全不同的道理、教訓。
第4節,「聽從」:留心、專注。
「荒渺無憑的話語」:傳說、無根據的無稽之談。
「無窮的」家譜:無意義的,或是猶太宗教的,或是希臘神話、哲學中的一些族譜或流傳。
「生」辨論:帶來、提供。
「章程」:原文指神家的一種運作,這樣的運作來自以信心領受救恩,而非來自以上那些無稽無益的流傳。
保羅命令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是有目的的,顯然當時教會中出現了一些怪異的教訓。這些教訓並非獨立於基督信仰之外,乃是依附在純正的信仰之上,卻憑空加添了許多虛妄無益的傳說,以及為了誇口自高而來的族譜之爭。保羅提醒提摩太,他有權柄制止這些事,否則在教會中,只會生發一些無益的爭競,卻對神藉著人的信心,所要賜予的救恩毫無幫助。
人因著先祖墮落而落入虛妄之後,正如保羅在羅馬書一章所言:「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一21),「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羅一25)。似乎人對真正由神而來的救恩的興趣,不及對一些虛假的、空洞的、無益的,卻是誘惑人的道理來的大。這是我們天然人的傾向,也是我們進入神真實生命的攔阻。求主幫助我們,能夠看出自己生命中一切虛妄的事,棄絕它們,以致能夠進入真實。
默想
1.在我的信仰中,有多少成分是確實的,有多少成分仍建築在虛空幻想或理論空談之上?
2.我是否把一些不確實的道理,不純正的信念影響別人?
3.我是否起而抵擋一些不合真理的事?
回應
親愛的主,請你引導我進入真實,丟棄一切的虛妄,包括我對你和對人不正確的期待,向你所發出過不合於你本性的禱告,以及所有因我們文化背景而來,不合真理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我願意進入真實,並持守真道,請你來幫助我。
兩種教導
註釋:
第5節,「命令」:與第3節的「囑咐」同根(非指誡命)。因此是指當提摩太向那些傳異教之人發出勸戒時,所存的愛心。
第5節,「無虧的良心」:「良好的、正常的」,並非指沒有虧欠,乃是指能正確分別是非好歹的一種意識。
第7節,「教法師」:律法的教師。
這段經文如果是用白話一點的說法來說,應該是:「提摩太啊,當你勸戒(囑咐,中文作「命令」)這些人時,你應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以愛作為根源。如果你的心思純淨,你的良知準確,你的信心也確實,正好就與那些教導異教(錯誤教訓)的人成了一個對比。他們那麼想作律法的教師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高抬自己,而他們對自己所教的內容,卻是既不明白,也不敢肯定。」
在這裏似乎保羅要提摩太因著另一種品質的勸戒(教導),來顯出當時傳講錯誤教訓之人的誤謬,其中有幾項對比——
1.目的不同:教導人是出於愛心,或是想要高抬自己?
2.內容不同:教導的是出於無偽之信的信息,或只是虛浮無目的的空談?
3.動力不同:教導者的生命具有清潔的心、準確的良知,以及無偽的信心,或是教導者的生命充滿了不信與不確定?
這對每一個傳講神話語的主的僕人、主日學教師、帶查經的小組長、向別人傳基督福音的人而言,都是一項考驗。
默想
1.我的心思純淨嗎?求主光照。我的良知準確嗎?會不會過度罪惡感,或太不在乎一些事﹖
2.我的信心是真實的嗎?有沒有摻雜,或倚靠別人的信心﹖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呼召我服事你,無論這個服事多麼微小,都需要純淨的心思、準確的良知,以及真實無摻雜的信心。求你光照我的心思,調整我的良知,煉淨我的信心,使我在做主工時,不因自己生命的偏差而虧負主,虧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