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成為好的酵讀經 : 馬太福音16:1~12 |
閱讀經文
-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請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
- 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
- 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
-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耶穌就離開他們去了。
- 門徒渡到那邊去,忘了帶餅。
-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 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
- 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
- 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嗎?
- 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嗎?
- 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
- 門徒這才曉得他說的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
進階閱讀
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
十六章再談衝突與退去,在衝突與退去之中,耶穌向門徒開啟十字架的奧祕。
十六章1〜4節是法利賽人連同撒都該人一同來試探耶穌,這是撒都該人第一次登場,他們的背景是耶路撒冷的,他們是聖殿中的人,是祭司一黨的。這個地點應該在加利利沿西岸的地方。
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原本是不和的,他們一者是地方宗教勢力,一者可說是中央宗教勢力,他們二者的神學觀也歧異,正如日後保羅所試探出來的,他們對死人復活一事勢不兩立(參使徒行傳廿三章)。其他他們在對羅馬人的態度上也不同,撒都該人雖是聖殿的宗教人士,卻熱烈支持羅馬政權,並在這異族政權的護翼下享有民政權,法利賽人則因崇尚敬虔而不屑於異邦的文化。素不相讓的兩個教黨,卻在試探耶穌,以及後來的出賣與定罪耶穌一事上聯手。
他們來自耶路撒冷,要耶穌行神蹟以辨明他權柄的來源,耶穌照例提說只有約拿的神蹟,也就是預示將有三日復活之事,來指證他們終必不信,同時也指出他們在屬靈上的魯鈍,完全無能辨明屬靈之事。至此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宗教徒具儀文,已毫無屬靈領悟可言了。耶穌指出人因天象而得知氣候,而耶穌神蹟已明明顯出彌賽亞特質,他們卻硬著心不肯相信,不肯以熟知聖經及宗教領袖的身分向對舊約不甚熟悉的百姓指證耶穌即彌賽亞的事實。
5〜12節是耶穌提醒門徒防備法利賽人的教訓,門徒卻一心想著餅而將耶穌提及法利賽人教訓中不良影響的「酵」聯想於餅。耶穌指斥他們屢見神蹟而不信,卻一心想餅,聽不懂耶穌的教訓。法利賽人的教訓是似是而非的教訓,讓人誤以為達至敬虔,卻與神相離甚遠。馬太福音廿三章的講論可以作參考。
默想
親愛的主,幫助我能分辨屬靈的氣候,知道你如今想要作的事。也看得懂你今日的作為。
回應
1.我聽道時會因自己的想法而誤解講員的意思嗎?
2.我對耶穌作過的事,仍然迷糊不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