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視圖

2022
11月, 2022
主題 :   耶穌受浸
讀經 :  馬可福音1:1~13   
日期 :   2022-11-11  
主題 :   神的福音
讀經 :  馬可福音1:14~28   
日期 :   2022-11-12  
主題 :   真實的信心
讀經 :  馬可福音1:29~45   
日期 :   2022-11-13  
主題 :   認識耶穌
讀經 :  馬可福音2:1~12   
日期 :   2022-11-14  
主題 :   心靈的新樣
讀經 :  馬可福音2:13~22   
日期 :   2022-11-15  
主題 :   安息日的主
讀經 :  馬可福音2:23~3:6   
日期 :   2022-11-16  
讀經 :  馬可福音3:7~19   
日期 :   2022-11-17  
讀經 :  馬可福音3:20~35   
日期 :   2022-11-18  
主題 :   神國的奧秘
讀經 :  馬可福音4:1~20   
日期 :   2022-11-19  
主題 :   天國的福音
讀經 :  馬可福音4:21~34   
日期 :   2022-11-20  
 

閱讀經文 

  1.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2. 正如先知以賽亞【有古卷無以賽亞三個字】書上記著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
  3. 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4. 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5. 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
  6. 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7. 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
  8.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9. 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但河裡受了約翰的洗。
  10. 他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
  11. 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12. 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
  13. 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

進階閱讀

曠野的呼喊

 

一、曠野的呼喊

1.「曠野」的預言(2節):

「正如先知」,這不但表明新、舊約的關聯性,更顯明福音的歷史性與永恆性。

2.曠野的使者(2節):

施洗約翰是祭司的兒子(路一8),按照傳統他應可擁有祭司的職份,享有祭司的待遇,並在聖城耶路撒冷工作。他卻突破傳統,放棄祭司的職份、待遇,在曠野過簡樸生活來服事神。你敢突破傳統嗎?

3.曠野的聲音(3節):

在施洗約翰心裏,他是誰不重要,但發出神要他發的聲音才重要。你是否很在意「你是誰」?

4.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3節):

施洗約翰是一個「無我」的人,他所預備、所修直的,不是「我的道」、「我的路」,而是「主的道」、「主的路」。你關心「主的道」過於「你的道」嗎?

5.傳悔改的洗禮(4節):

悔改不只是一個禮,當我們真實悔改時,就是為我們的心,預備主進來的道,修直祂的路。你邀請主住在你心嗎?悔改是修直祂內住的路。

6.都出去認罪、受洗(5節):

傳道的「地點」不是最重要,有神的同在最重要。你的事奉有神的同在嗎?

7.簡樸生活(6節):

我們生活不必怪異,但應與世俗分別。你是否視簡樸生活為可貴?

8.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大(7節):

你是否羨慕作ㄧ位空前絕後的人?你是否能欣賞並提拔「後來居上」的晚輩?

9.明確的使命(8節):

你是否明確知道神的託付,並守住本位的事奉神?



二、曠野的受洗者──耶穌

1.受約翰的洗(9節):

這位三位一體的神,也是神的兒子,又是福音的起頭,願意受約翰的洗。你是否願意接受比你地位低的人的幫助?

2.看見天裂開了(10節):

你心靈的天是開的或是關的?

3.聖靈彷彿鴿子降在祂身上(10節):

「聖靈彷彿鴿子」是聖靈降臨在主身上的特別表徵,表明耶穌與聖靈的親密及和諧。耶穌在面對試探及事奉之先需要聖靈,何況你我呢?

4.有聲音從天上來(11節):

「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甚麼。」(約三27)神賜聖靈給祂,是沒有限量的。你心靈常有天上的聲音嗎?你與神之間有愛的關係嗎?你凡事討神喜悅嗎?



三、曠野的試探者──撒但

1.聖靈催耶穌(12節):

聖靈的工作不是為讓我們有一次可資炫耀的經驗。我們必須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體貼聖靈、順從聖靈。

2.到曠野裏去(12節):

摩西、保羅在曠野受磨練。施洗約翰也在曠野傳道、施洗。曠野是親近神、受訓練的好地方,但也是撒但厲害活動的地方。

3.受撒但的試探(13節):

與神最親密、與聖靈關係最深入的耶穌,撒但都不放過,牠會放過我們嗎?

4.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13節):

你相信在可怕的環境中有神特別的保守嗎?

默想

 

 

回應

 

我願學習約翰的簡樸及耶穌的謙卑。

 
 
 

閱讀經文 

  1.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
  2. 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3. 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4.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5.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6. 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
  7. 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
  8. 到了迦百農,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
  9. 眾人很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
  10. 在會堂裡,有一個人被污鬼附著。他喊叫說:
  11. 拿撒勒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乃是神的聖者。
  12. 耶穌責備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來吧。
  13. 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陣瘋,大聲喊叫,就出來了。
  14. 眾人都驚訝,以致彼此對問說:這是什麼事?是個新道理啊!他用權柄吩咐污鬼,連污鬼也聽從了他。
  15. 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進階閱讀

耶穌起初的傳道事工

 

一、約翰與耶穌(14節)

約翰完成他「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3節),他被抓下監。主開始祂傳道的事工。撒但千方百計要破壞神的救贖大工,但感謝神,神的事工不但會繼續,而且要更加興盛。當別的同工遭遇患難時,你肯站出來接棒,繼續事奉神嗎?



二、神的國與悔改

1.神的福音與神的國(14~15節):

神的福音不只是一個好消息,更是一個國度、一個主權;神的福音之重點若只重在赦罪、平安、喜樂,而不強調主權的移轉,那個福音必然是弱的福音。你信福音,是否更把主權交給神?

2.神的國與悔改(15節):

你覺得離神、離神的國很遠嗎?你想接近神、接近神的國嗎?唯一的路就是認罪、悔改、信福音(福音就是耶穌)。你是否已經確實悔改信耶穌?



三、看見與呼召(16節)

他們在海裏撒網,是耶穌看見他們,不是他們看見耶穌。你相信是耶穌先看見你嗎?耶穌的看見與呼召是分不開的。你是否聽見祂透過人、透過環境對你的呼召?

四、呼召與使命(17節)

耶穌的呼召不只是悔改、信福音、得永生、上天堂,而是跟從與得人如魚。你剛信主嗎?你相信主現在就託付你使命嗎?祂託付使命,必然給你應許。祂的應許在西門、安得烈身上如何真實,在你身上也一樣真實。



五、捨網與跟從(18節)

「立刻」表明對主呼召反應的迅速,「捨了網」表明跟從主所付上的代價。你對主的呼召有明快的反應嗎?若主耶穌要你捨下職業(網)來跟從祂,你樂意嗎?歷史已經證明他們付上那一點代價,卻獲得難以形容的福氣。



六、撒網與補網(16,19節)

西門、安得烈在撒網時蒙召,後來在教會中較多做撒網(傳福音)的工作;雅各、約翰在捕網時蒙召,後來他們在教會中似乎比較多做補網(栽培、勸勉)的工作。不管是巧合或是神的美意,無論如何在船上的網需要撒、需要補,在教會的網也需要撒、也需要補。你的事奉較多是撒網或是補網?你家庭、團契、教會的網是否有洞待補?



七、捨親與跟隨(20節)

跟從耶穌必須愛祂過於親人。捨親不是不愛父母,更不是無親情。基督徒信主後應比未信主前更愛父母、兄弟……,但不可讓親情影響我們跟隨主。你對親情的態度正確嗎?



八、教訓與權柄(22節)

文士有知識、傳統、學問、地位,可惜他們沒有耶穌所擁有的生命、啟示、聖靈、能力。所以他們的教訓不像耶穌滿有權柄。你教會中的教訓、講道有權柄嗎?



九、耶穌與污鬼(23節)

污鬼不怕教會,卻怕耶穌。污鬼面對耶穌的責備與命令只能做片刻的掙扎,卻無法不聽從。你聽從耶穌嗎?若不聽從,你比污鬼還剛硬,還可怕!
 

默想

 

 

回應

 

主,求你使我願捨己、捨網、捨親的跟隨你。

 
 
 

閱讀經文 

  1. 他們一出會堂,就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
  2. 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躺著,就有人告訴耶穌。
  3. 耶穌進前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熱就退了,他就服事他們。
  4. 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
  5.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
  6. 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
  7.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
  8. 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
  9. 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
  10. 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11. 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
  12.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13. 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
  14. 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
  15. 耶穌嚴嚴的囑咐他,就打發他走,
  16. 對他說:你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17. 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

進階閱讀

祈禱‧傳道‧醫病‧趕鬼

 

一、耶穌醫治彼得的岳母

1.同著雅各、約翰(29節):

你是否與耶穌一樣,看重團隊的事奉與團隊的操練?

2.進了西門……的家(29節):

耶穌是否常進入你的家?

3.正害熱病躺著(30節):

熱心是好的,熱病是不好的。你是否除不熱心以外,其他都是熱的?

4.有人告訴耶穌(30節):

你是否常作這種「有人」?是否關心別人的需要,並把別人的需要告訴耶穌?

5.耶穌拉……扶……,熱就退了(31節):

你是否能用現在、創造性的思想,以信心支取主現在的醫治?

6.她就服事他們(31節):

主的恩典不是只為我們個人享受,主的恩典是讓我們起來服事神、服事人。



二、耶穌醫治城裏眾多的病人

1.天晚日落的時候(32節):

你是否像耶穌一樣殷勤?

2.有人帶著一切害病……(32節):

但願我們願作這些「有人」。

3.來到耶穌跟前(32節):

來到人面前沒有什麼用,來到耶穌跟前,則無病不治、無鬼不出的。

4.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34節):

你相信主今天仍然藉著祂的教會做這些事嗎?



三、耶穌的祈禱、傳道

1.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35節):

耶穌前夜必然忙到很晚,可是天未亮祂就起來親近神。你早晨起得來嗎?

2.到曠野地方去(35節):

親近神需要付代價。「有心」的人不難找到安靜的地方。我們需要隨時隨地的禱告,我們也需要有特殊時、地的禱告。我們越忙越需要禱告。

3.眾人都找你(37節):

我們有限的時間要做完「神託付」的工作,而不是做完「所有」的工作。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但應滿足神所託付的。

4.到鄰近……在那裏傳道(38節):

我們不可忽略醫病、趕鬼的工作,更不可忽略傳道的工作。我們不可讓次要的工作霸佔首要的工作。



四、耶穌潔淨長大痲瘋的

1.來求耶穌(40節):

大痲瘋在當時是絕症。感謝神,在主面前沒有絕症。願我們能把一切難處帶到主面前。

2.謙卑的求──跪下(40節):

跪下求不是絕對必要的,但謙卑的求是我們絕對需要的。

3.信心的求(40節):

「能」是對主能力的信心,「肯」是對主慈愛的信心。這位長大痲瘋的人首先對主的能力滿有信心,但對主慈愛的信心軟弱。感謝主,主還是聽了他的禱告。

4.動慈心,伸手摸(41節):

感謝主,主不但「能」,而且「肯」。祂不但動慈心,也動手醫治人。你肯動手助人嗎?

5.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44節):

神的醫治不怕客觀的第三人考驗。被神醫治,可以請醫生查驗。

6.獻上……禮物(44節):

蒙主醫治,應獻上感恩,獻上金錢或禮物給神,對眾人作證據(44節)。
 

默想

 

 

回應

 

求主使我在忙碌的事奉中,不忘記親近神。

 
 
 

閱讀經文 

  1. 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裡,
  2. 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
  3. 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擡來的;
  4. 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
  5.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6.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裡,心裡議論,說:
  7. 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
  8. 耶穌心中知道他們心裡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裡為什麼這樣議論呢?
  9. 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樣容易呢?
  10.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
  11. 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12. 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進階閱讀

癱子得醫治

 

一、進了迦百農──耶穌(1節)

耶穌進到迦百農講道、赦人的罪、醫人的病。求主今天也進到我們的城鎮、鄉村,進到我們的家,對我們講道,赦免我們的罪,醫治我們的疾病。



二、他們的信心──四人

1.他們的同心(3節):

若不同心,豈能同行?ㄧ個人帶一個人難得,四個人同心帶一個人更難得。主喜歡這種同心的事奉。你們家人同心幫助人嗎?你們團契的小組同心扶持軟弱的人嗎?

2.他們的愛心(3節):

帶人需要愛心,擡人更需要愛心。愛健康可愛的人需要愛心,愛生病可憐的人更需要愛心。個人的愛心寶貴,團體的愛心更寶貴。你對周圍有需要的人有愛心嗎?你相信四個愛教會的人,也可以把癱瘓軟弱的教會、團契帶到主面前嗎?

3.他們的信心(5節):

信心是寶貴的,團體的信心更為寶貴。耶穌能在你的家中、團契裏、教會中找到共同的信心嗎?這種團體的信心是主能力最暢通的管道。

4.他們的耐心(4節):

你們的同心、愛心經得起考驗嗎?雅各告訴我們,「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一3~4)。經不起考驗的信心與沒有信心的結果相同。

5.他們的慧心:

彼得告訴我們:「……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彼前二20~21)。感謝神,神樂意賜智慧使我們克服諸般困難。



三、心裏議論──文士

1.坐在那裏(6節):

面對周圍有這樣多人的需要,教會有這樣多的工作,你是否老是坐在「那裏」?這些文士沒有對這些人伸出援手,至少應讓路、讓位給他們,不是嗎?

2.心裏議論(6節):

我們的心應充滿同情、體恤,對主的話應相信、順服。可惜他們心裏卻充滿議論。



四、赦罪的權柄──耶穌

1.無言的悔罪:

這個癱子雖沒有認罪的話,但我們相信他一定有悔罪的心。耶穌能視透我們的心。祂看出文士內心的議論,也看出癱子內心的悔罪。

2.赦罪的權柄(10節):

耶穌透過明顯的神蹟,證明祂有赦罪的權柄。願今天你能徹底的悔罪、認罪,因而經歷主赦罪的權柄。罪得赦免比病得醫治更寶貴。



五、拿著褥子──癱子

1.豈止赦罪:

感謝主,祂不但能赦免我們的罪,也能醫治我們疾病。你相信主也願意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嗎?(約叁2)

2.拿著褥子(12節):

願我們靠主把我們的疾病、軟弱拿起來,「當眾人面前出去了」(12節)。



六、歸榮耀給神──眾人(12節)

願神在我們中間行奇事,使眾人看見,不但驚奇,也歸榮耀給神。

默想

 

 

回應

 

願主的能力在我們的信心中找到出口。

 
 
 

閱讀經文 

  1. 耶穌又出到海邊去,眾人都就了他來,他便教訓他們。
  2. 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3. 耶穌在利未家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
  4. 法利賽人中的文士【有古卷:文士和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
  5.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6. 當下,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他們來問耶穌說: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什麼呢?
  7.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
  8. 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
  9. 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10.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

進階閱讀

跟隨與禁食

 

一、三種跟隨

1.眾人都就了祂來──聽道的跟隨(13節):

耶穌「進」了迦百農,很多人跟隨祂、聽祂「講道」(可二2),耶穌「出」到海邊,還是有很多人跟隨祂,聽祂「教訓」(13節)。我們跟隨耶穌若只是湊熱鬧,而不是虛心聆聽祂的教訓,就必毫無所獲。但願今天你能從這段經文聽到祂的教訓。

2.利未跟隨耶穌──事奉的跟隨:

(1)耶穌經過……看見……利未(14節):不是利未先尋找耶穌、先看見耶穌,而是耶穌先尋找、先看見利未。你相信耶穌在眾人中看見你嗎?

(2)坐在稅關上(14節):你不一定要坐在禮拜堂,耶穌才能呼召你。有人在船上被主呼召,有人在樹下被主呼召,有人在樹上被主呼召。你聽見主呼召嗎?稅關是不體面,是人們討厭的地方。你相信主肯在稅關呼召你嗎?

(3)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14節):主若呼召你,你肯捨下一切來跟隨耶穌嗎?一生作稅吏與一生服事主何等不同!

(4)在利未家裏坐席(15節):利未不但在家裏接待耶穌,也在家裏介紹、見證耶穌。你的家是否為福音打開?

3.他們也跟隨耶穌──信心的跟隨:

(1)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15節):利未為福音費財費力,成為這兩批截然不同的人的橋樑。你是否成為罪人與耶穌間的橋樑?

(2)他們也跟隨耶穌(15節):你是否相信神愛你那些不信的朋友像愛你一樣?你是否認為他們需要耶穌像你需要耶穌一樣?你相信主能救他們像救你一樣嗎?



二、三種禁食

1.約翰的門徒禁食(18節):

禁食有多方面的意義,本段中耶穌所講的禁食其重點在尋求與渴望新郎(基督)的同在。約翰的門徒禁食的重點則可能在攻克己身上,也可能是為不義的世代憂傷。這種禁食有某些程度的價值。

2.法利賽人的禁食(18節):

他們禁食是一種儀文規條的禁食,有相當明顯邀功顯揚自己的成份。這種禁食毫無價值。你的禱告禁食是否有不純的動機?

3.耶穌門徒的禁食(20節):

為了尋求主更豐富的同在而禁食。若你的讀經、禱告、事奉缺少主的同在,你可真要花時間禁食禱告了。



三、三種情況

1.新布縫在舊衣服上(21節):

新布縮水會使舊衣服破得更大。

2.新酒裝在舊皮袋裏(22節):

新酒膨脹會使舊皮袋裂開。

3.新酒裝在新皮袋裏(22節):

新生命應脫去「儀文的舊樣」,按「心靈的新樣」來事奉神(參羅七6)。你是否裏外都更新?



四、三種需要

1.病人需要醫生(17節):

病人找醫生固然沒錯,不過你相信耶穌是你身、心、靈的大醫生嗎?

2.罪人需要救主(17節):

耶穌要救我們這樣的罪人。

3.有義人嗎?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人人需要主。
 

默想

 

 

回應

 

我願像利未(馬太)一樣,跟隨事奉耶穌。

 
 
 

閱讀經文 

  1. 耶穌當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門徒行路的時候,掐了麥穗。
  2. 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什麼做不可做的事呢?
  3.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飢餓之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
  4. 他當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怎麼進了神的殿,吃了陳設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吃。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吃。
  5. 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6. 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7. 耶穌又進了會堂,在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
  8. 眾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穌。
  9. 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
  10. 又問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他們都不作聲。
  11. 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12. 法利賽人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進階閱讀

安息日的意義

 

一、見證與控告

1.控告門徒(可二18,24):

無論我們不做什麼(不禁食),或做什麼(掐麥穗),仇敵常定睛看我們。我們要謹慎言行,撒但常懷惡意地窺探我們,牠隨時找機會控告我們。若我們做錯,要接受聖靈的光照,卻不可接受撒但的控告。撒但的詭計是「迷惑普天下,控告眾弟兄」(參啟十二9~10)。

2.控告耶穌(可三2):

我們應愛弟兄、饒恕弟兄,不可控告弟兄;我們應相信耶穌、順服耶穌,不應控告耶穌。這些人甘願作撒但控告的工具,真是可悲!可嘆!



二、規條與人命(可二25~26)

1.規條:

規條與紀律有它的價值。陳設餅在平時只准祭司吃。不過規條若絕對化,以致造成生命極大不便及虧損時,則規條就有害無益了。

2.人命:

規條是為人的好處設立的,安息日與聖殿的規條也是如此。不過在守規與人命之間做選擇時,當然人命優先。救護車、消防車在必要時,應違反交通規則,為保全「人」更大的利益。當然規條彈性運用,不可成為犯法者的藉口,應在純全的動機及高度的智慧中運用。



三、安息日與人

1.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7):

神不是為「安息日需要人守」才造人,換言之,神造人不是為守安息日。

2.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可二27):

神為了人的好處才設立安息日,為使人在忙碌中有安息,在工作之外可以專心親近神、敬拜神。安息日是讓我們享受,不是叫我們痛苦忍受的。

3.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

任何日子、規條的權柄若超過主的權柄,就是越權。主是我們的主,是安息日的主,也是一切規條的主。



四、會堂與枯乾(可三1)

1.會堂:

會堂、禮拜堂不能救人,我們若只把人帶到禮拜堂,卻沒有把人帶到主面前,人的問題不能解決。

2.枯乾一隻手:

這人雖不是兩手全枯乾,至少他是半枯乾的人。你是否常覺得在半枯乾、半軟弱的狀態中。你的教會、你的事奉、你的禱告是否枯乾了一隻手?



五、醫治不醫治(可三2)

安息日是為人得安息,一個不健康的人,若得醫治豈不更能得到身心的安息嗎?所以主施行醫治。你、你的教會枯乾的那一隻手主也樂意醫治。



六、行善行惡,救命害命

1.行善救命:

耶穌為了人的安息、為了行善救命,似乎「違反」安息日的規條。規條重要呢?還是人命重要?

2.行惡害命:

這群人外表守安息日,內心卻充滿憎恨與惡念。這種虛假的安息有價值嗎?



七、怒目與憂愁(可三5)

那裏有罪惡、偽善,那裏就有主的憂傷與忿怒。你是讓主憂傷呢?或是讓主喜悅?彼得說:「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唯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彼前三12)
 

默想

 

 

回應

 

求主賜智慧去遵守規條及超越規條。

 
 
 

閱讀經文 

  1. 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去,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
  2. 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大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但河外,並推羅、西頓的四方來到他那裡。
  3. 他因為人多,就吩咐門徒叫一隻小船伺候著,免得眾人擁擠他。
  4. 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災病的,都擠進來要摸他。
  5. 污鬼無論何時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著說:你是神的兒子。
  6. 耶穌再三的囑咐他們,不要把他顯露出來。
  7. 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裡。
  8. 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
  9.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
  10.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
  11. 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12.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
  13. 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進階閱讀

設立十二門徒

 

一、耶穌退到海邊──醫病、趕鬼

1.許多人聽見祂(8節):

能聽見祂的,這人有福了。可惜很多人聽而不見、視而不聞。祂是行「大事」的主,感謝主,祂應許我們信的人要做比祂更大的事。

2.許多人跟隨祂(7節):

願主在這些年間,也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來跟隨祂。可惜這一大群人,大半只是暫時的跟隨,不像十二門徒一直的跟隨。你是否踏定祂的路徑?

3.眾人擁擠祂(9節):

缺少信心、愛心的跟隨,那只是暫時的擁擠耶穌而已。眾多人的擁擠,除給耶穌帶來不便外,不能真正滿足耶穌的心。

4.病人來摸祂(10節):

耶穌不只是道的化身、愛的化身,也是能力的化身。祂身上滿了道、愛、能力,摸到祂就是摸到能力。但願我們常伸出信心的手來摸祂。你現在身、心、靈是否有災病?伸出信心的手,現在就摸祂吧!



二、耶穌上山──設立門徒

1.耶穌上山(13節):

耶穌可以隨時隨地講道、呼召人。但祂在講較重要的道──登山寶訓,做較重要的事──設立門徒,顯更明顯的榮耀──登山變像,交代最重要的使命──山上的託付(太廿八16),祂常慎重的「上山」。

2.祂隨己意(13節):

主有絕對的主權。感謝主,祂絕對的主權是智慧的、慈愛的、美好的。祂隨己意,不是隨便,不是亂來,而是根據永恆的計劃做美好的揀選。

3.常和主同在(14節):

一個作主門徒、事奉主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常和主同在。你是否除經常保持與主同在外,更每天分出一段時間,特別與主同在?

4.差他們去傳道(14節):

密室與葡萄園。進入幔內,出到營外是主呼召我們雙重的心意。你是否在這兩方面保持平衡?你的團契、教會是否亦在這兩方面保持平衡?

5.給權柄趕鬼(15節):

鬼不但附「人身」、侵「人心」,牠也霸佔「人靈」。牠不但在人裏面建造堅固營壘,也在家庭中、社會裏建立堅固的地磐。傳道的事工,若缺少趕鬼的權柄,則福音必然不容易廣傳。求主賜我們權柄,也求主使教會能善用這權柄。



三、十二個門徒

新約有四處記十二門徒的名字(太十2~4;可三16~19;路六14~16;徒一13)。

1.可分三組:

每組四人。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是第一組,也是核心的一組。

2.彼得為首(16節):

四處記載彼得皆列首名。彼得為首不但是他的表現,也是主與眾人所默認的。若你有領袖的性格,不要怕作領袖,但要接受作領袖的對付與磨練。

3.猶大居末(19節):

四處的記載猶大皆居末席。求主把賣主賣友、貪心的性情從我們身上完全除掉。

4.奮銳黨的西門(18節):

這是反對羅馬政權中最激烈的一黨。耶穌的十二門徒,個性不同、職業不同、政治背景也不同,他們都是無權勢、無學問的平民。
 

默想

 

 

回應

 

主,我願常和你同在,受你調教、磨練、對付我。

 
 
 

閱讀經文 

  1. 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
  2. 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
  3. 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著;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
  4. 耶穌叫他們來,用比喻對他們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
  5. 若一國自相紛爭,那國就站立不住;
  6. 若一家自相紛爭,那家就站立不住。
  7. 若撒但自相攻打紛爭,他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
  8. 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
  9. 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
  10. 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
  11. 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是被污鬼附著的。
  12. 當下,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他。
  13. 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他們就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在外邊找你。
  14. 耶穌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15. 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16. 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

進階閱讀

誰能進壯士家裏

 

一、誰說主癲狂?

1.顧吃顧喝的時代:

人常說,民生問題最重要。閩南人亦流行一句話就是:「吃飯皇帝大。」這些話不但表示人注重吃喝,亦表示吃喝是不容被任何人或事攪擾。

2.顧不得吃的主(20節):

耶穌看重別人靈性的需要過於自己身體的需要。你是否願為別人放下你最基本的享受?

3.耶穌的親屬(21節):

親情的關懷是寶貴的,不過親情關懷的誤用也是可怕的。親情常會「拉住」我們,使我們不能專心事奉神,正如彼得的手「拉住」耶穌,不讓祂走十字架的道路一樣。你是否曾批評過熱心愛主的人為瘋狂?你是否曾因專心事奉主被認為瘋狂?



二、誰說主被鬼附?

1.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22節):

這些人有「聖城」、「聖地」、「聖民」、「專業知識」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使他們顛倒是非,黑白不分。你有什麼優越感嗎?小心!

2.祂是被別西卜附著(22節):

無知的罪猶可貸,明知故犯又心存剛硬的人,怎能得救恩呢?因無知而剛硬還有救,因剛硬而無知,那就病入膏肓了。

3.祂是靠鬼王趕鬼(22節):

他們無法否認耶穌趕鬼的事實,他們以最惡毒的言語來解釋這事實。你是否存誠實的心去解釋事實?



三、誰能站立得住?

1.一國自相紛爭(24節):

一國自相紛爭,那國就站立不住。求主保守我們的國家能在真理、公義上團結,而且和諧。

2.一家自相紛爭(25節):

求主使你的家、你屬靈的家都不自相紛爭,也盼望眾教會間不自相紛爭。



四、誰能進壯士的家?

1.進壯士家裏(27節):

「壯士」在此是指「撒但」。家裏是指「世界」。世界和世人都臥在惡者的手下。

2.搶奪他的家具(27節):

不但邪鬼是撒但的家具,那些被牠綑綁的人也是牠的家具。

3.必先捆住那壯士(27節):

那壯士(撒但)比我們壯,我們無法勝過牠;但我們可以藉著禱告的權柄,求主先捆住撒但,如此我們才可以把那些被牠捆綁的人救出來。



五、誰是褻瀆聖靈?

1.一切的罪……都可得赦免(28節):

你是否擔心有些罪主不會赦免?其實所有你會擔心、你肯悔改的罪,主都能赦免。

2.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29節):

這種罪的可怕不只是褻瀆誰,而是任著剛硬不悔改的心,積蓄神的忿怒。



六、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1.耶穌的母親和弟兄……打發人去叫祂(31節):

「無親情」是罪,被親情隨便左右也是錯的。

2.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35節):

耶穌看遵行神旨意比一切重要。你是否也如此認為呢?


 

默想

 

 

回應

 

我願誠心遵行神旨意,並接納所有遵行神旨意的人。

 
 
 

閱讀經文 

  1. 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2. 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3. 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
  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 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0.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11. 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12. 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13. 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14. 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
  16.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
  17. 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8. 還有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
  19.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
  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進階閱讀

登船寶訓(一)──撒種的比喻

 

一、聽與應當聽

1.你們聽啊(3節):

本章全章都與「聽」的教訓有關。大家都在聽,可惜有人明白,有人不明白(12節);有人聽進去,有人聽不進去(16節);有人聽了有結果,有人卻毫無所獲(19~20節);有人越聽越豐富,有人卻越聽越貧窮(可四24~25);有人聽而不從,有人又聽又從(可四41)。你是那種人?

2.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9,23節):

你有耳聽「人」演講,聽明星唱歌,你有耳聽耶穌講真理的言語嗎?你早晨起來常聽什麼?你清楚你「應當聽」主的話嗎?



二、這比喻與一切的比喻(13節)

撒種的比喻是一切比喻的基礎。我們若清楚明白撒種的比喻,則其他的比喻也就不難明白。這比喻耶穌講解得最清楚,願今天你能十分明白這比喻。



三、你們與外人(11節)

1.無人的時候(10節):

這裏的人就是第11節的外人,也就是第1節中那一大群擁擠耶穌聽祂教訓的人。可惜這些人既不「留心聽」,更不「細心聽」。看是看見,聽也是聽見,可惜不但不曉得、不明白,也不希望曉得,不希望明白。

2.跟隨耶穌的人(10節):

這一小群人,他們一樣是聽也不明白,看也不曉得的人,不過在別人不求甚解、離開耶穌時,他們卻留下來請問耶穌,希望耶穌為他們講解清楚。這些人由「外人」變成被主更清楚教導的「你們」。你讀經、聽道不瞭解時,是否隨便離開,或者要求問明白?

3.十二個門徒(10節):

他們比第二種人更進一步,不只一次跟隨,而是一直跟隨,因此他們有機會聽主所有的教訓,並問明白一切不曉得的真理。你是否願跟隨主到底?



四、路旁與飛鳥(4節)

1.那撒在路旁的(15節):

你的心是否被各種主義、宗教、哲理、偏見……踩硬了,以致真道無法深入你的心?先除去這些,否則你的心必然無法使真道在你心中生長結果。

2.飛鳥來吃盡了(4節):

撒但工作的特質是:

(1)立刻的;

(2)吃盡的;

(3)搶奪的。

你是否驚奇神的道如此容易被忘光?



五、土淺石頭地與日頭(5節)

1.土淺石頭地(16節):

這種人喜歡真道的平安、喜樂、赦罪,卻一點也承受不了為道受患難、受逼迫的環境。

2.日頭出來一曬(6節):

患難、逼迫像日頭,對扎根深的苗(信徒),日頭(患難)使它的根扎得更深,芽長得更茂盛;對於沒有根的苗,日頭則使它迅速枯乾。



六、荊棘與思慮、迷惑(18節)

聽道的人不但要除去宗教的成見、偏見,除去怕患難、逼迫的心,也要除去世上各樣的思慮與錢財的迷惑。你所讀的經、所聽的道是否常被思慮與錢財的迷惑擠住了?



七、好土與結實(20節)

1.聽道又領受:

你是否誠心、虛心領受真道?

2.結實:

你是否把道存在心裏,忍耐著結實?
 

默想

 

 

回應

 

求主賜我一雙會聽道的耳朵,及誠實的心靈。

 
 
 

閱讀經文 

  1.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嗎?
  2. 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
  3.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4. 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
  5. 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6. 又說: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
  7. 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
  8. 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
  9. 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
  10. 又說:神的國,我們可用什麼比較呢?可用什麼比喻表明呢?
  11. 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
  12. 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他的蔭下。
  13.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
  14. 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

進階閱讀

登船寶訓(二)──另外三個比喻

 

主耶穌講撒種的比喻之後,在此接續提出三個比喻。祂講的原則有:

1.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33節)。

2.用比喻對他們講道(34節)。

3.對有心追求者,講得更詳細、更深入(34節)。

這三點給講者與聽者都有不少啟示。



一、點燈的比喻

1.燈放在燈臺上(21節):

神的道像「種子」,要撒在好土裏。神的道也像燈,要放在該放的地方。你把聖經放在何處?在書櫃裏?在床底下?或放在你的眼前、你的心裏?你的心中有沒有一座燈臺,放神的話(燈),神的話不但能照亮你的心,也能照亮你一家的人。

2.掩藏的事沒有不顯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的(22節):

神的道如「種子」,如「燈」,也如「兩刃的劍」,能剖開魂與靈,能辨明心中的思念與主意,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神面前不顯然的,沒有一樣不是赤露敞開的(來四12~13)。

3.應當聽,留心聽(23~24節):

你是否為神的話設立你內心、家庭的燈台?你是否撥出時間來留心聽神的話?你是否讓耳朵清淨一段時間,成為有耳可聽神的話的人。

4.用什麼量器來聽(24節):

你用什麼量器來領受神的話?我們若大大張口,神就大大充滿;我們若緊閉雙口,我們必一無所得。這也就是所謂「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一53)你讀經、聽道時,是用什麼量器來領受呢?

5.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25節):有心、有耳、有張口的,必多給他,還要加給他;但沒有心、沒有耳、不張口的,卻要被奪光。你「有」或「沒有」?



二、長苗的比喻

神國成長與苗成長有很多類似之處。

1.把種撒在地上(26節):

種放在倉裏、櫃裏、床下都不會長,要撒在好土裏就可成長。你把神的道放在哪裏?

2.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27節):

苗的成長不是人工的,它是那樣奇妙的、漸漸地成長。你黑夜睡覺,白日起來,發現漸漸成長,還是老樣子?

3.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28節):

我們不必焦急,更不可揠苗助長。我們靈命的成長,教會質量的增長,神國的拓展也是如此。

4.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28節):

苗生長有次序、有法則,神國的成長亦同。教會必須先更新,然後才能增長。



三、芥菜種的比喻

1.比地上的百種都小(31節):

教會、團契、靈命不怕小,只怕沒生命。信心也不怕小,只怕沒有活的信心。只要有生命,有活的信心、生命,教會必快速成長。

2.種在地裏(31節):

你的生命肯為主「種」在地裏嗎?你肯為你的教會、為這個世代「種」下去嗎?

3.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32節):

這一小群門徒開始教會到現在,豈不是印證教會長得比其他宗教都大嗎?不過教會反常的增長豈不也是我們應時加警惕的嗎?讓你的教會循正路增長吧!
 

默想

 

 

回應

 

我願時時大大張口,求你天天給我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