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視圖
閱讀經文
- 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
- 何況那屬靈的職事豈不更有榮光嗎?
- 若是定罪的職事有榮光,那稱義的職事榮光就越發大了。
- 那從前有榮光的,因這極大的榮光就算不得有榮光了;
- 若那廢掉的有榮光,這長存的就更有榮光了。
- 我們既有這樣的盼望,就大膽講說,
- 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
- 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裡已經廢去了。
-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
- 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
- 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
-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進階閱讀
敞著臉看見榮光
保羅在此段對比新約「屬靈的職事」與舊約「定罪的職事」之間的差異。
一、摩西的榮光漸漸退去
首先,保羅提到舊約中,摩西「面上的榮光」。我們知道因為摩西長時間面對榮耀的上帝,以至他下山時,「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因此「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但是摩西臉上的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然而因為他蒙著臉,因此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看不到這榮光已漸漸退去了。保羅用此來說明舊約摩西工作的功效,一方面舊約是「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定罪的職事」,雖然「有榮光」,但卻只是讓人知罪,無法讓人活。因此是會被「廢掉的」。
保羅時代的以色列人,緊緊抓著摩西的律法,如同摩西臉上的帕子「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他們只能認識上帝的律法,卻以此與永活的上帝隔絕,無法面對面與這位永活的上帝相交。
二、長存的榮光更有榮光
但是「這帕子在基督裏已經廢去了」,而且「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相對於舊約是「屬死的職事…定罪的職事」,新約是「屬靈的職事…稱義的職事」,因此「豈不更有榮光嗎?」同時相對於摩西的榮光會退去,耶穌的榮光卻永不廢去「那從前有榮光的,因這極大的榮光就算不得有榮光了;若那廢掉的有榮光,這長存的就更有榮光了。」
三、我們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
不但耶穌的榮光永不廢去,新約的信徒也能領受耶穌的榮光「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相對於以色列人以律法為帕子蒙在心上,與上帝隔絕,新約信徒卻「敞著臉看見主的榮光」,保羅借用「鏡子」會「返照」人的形象,來解釋基督徒如何「變成主的形狀」。這樣的改變是因為每天向主「敞著臉」,以至於「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聖靈就使我們漸漸領受主的榮形。聖靈的工作就是主的工作「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裏,那裏就得以自由。」這裡的「自由」相對於律法的定罪,與定罪之後的死亡。保羅在此再一次說明福音的「攸關生死」。
默想
我是否能夠天天敞著臉朝見主,好讓聖靈在我的身上,完成榮耀的工作,讓我更像主,而且不再被罪捆綁,不再被死亡轄制,而擁有永生的盼望與活潑的生命?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釋放我們得以自由,不再被罪捆綁。賜我復活的盼望,不再被死亡轄制。你藉聖靈更新我的生命,一日新似一日,領受你長存的榮光。讓我看重你福音的大能,是一個攸關生死的大能,並能一同承擔這新約的職事,藉著聖靈的工作,叫人活在你的面光之中。阿們!
閱讀經文
- 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
- 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 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
- 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
-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進階閱讀
神榮耀的光在基督面上
二章到七章是保羅論述使徒的職份,三章保羅說明了使徒職份的重要性,四章到五章,保羅向哥林多人說明,他為這使徒職份所付上的代價。
一、我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首先,保羅非常看重他的託付「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他認為他能承擔這職份是「蒙憐憫」,意思是原本不配卻被選中。其次,他說他自己必須過著光明的生活,讓他人無可謗瀆「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並且「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他必須為準確的傳遞福音負責。這可以說是服事上帝的三個步驟「回應呼召、分別為聖、完成託付」。因此保羅可以坦然的「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因為他讓人無可毀謗。另一方面,他也謙卑的說「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他以使徒身份來服事眾人。
二、不信之人被弄瞎了心眼
如同以色列人以律法為帕子,蒙蔽心眼一樣,保羅提到外邦人也有「蒙蔽」之人,雖然聽聞福音,卻仍「滅亡」。他們的蒙蔽是「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有人因偶像而蒙蔽,有人因權勢而蒙蔽,有人因錢財而蒙蔽,這些蒙蔽使人「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他們可能刻意不願蒙光照,逃避被開啟,雖聽聞福音,卻硬著心「不信」,因此與上帝隔絕,以致於成了「滅亡的人」。
三、上帝榮耀的光顯在基督的面上
但是對信的人,保羅說,他們可以經歷「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因為「基督本是神的像」。當我們向基督敞開時,上帝的大光照在我們心中,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除去一切蒙蔽,讓我們看見上帝的榮耀已經藉著基督彰顯出來。正如約翰所言,基督「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一14-19)。我們藉基督看見上帝的榮耀,我們自己也可以領受這個榮耀。
默想
我是否真的蒙光照,看見自己以前的蒙蔽,有因偶像,有因罪,有因貪慾與自我?我在蒙光照之後,是否從黑暗有所回轉,以信心領受救恩,也持續領受聖靈的光照,漸漸更新變化,有上帝兒女的形象?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光照我,讓我看見自己裡面的黑暗與蒙蔽,幫助我因著回轉被釋放,因著信心領受聖靈,因著你的大光持續被更新,讓我更自由、更喜樂、更深的住在你榮耀的同在之中。阿們!
閱讀經文
-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
-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 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 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 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
- 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
進階閱讀
寶貝在瓦器裡
接續前面,保羅繼續向哥林多人說明,他為這使徒職份所付上的代價。同時再一次表明,這福音是「攸關生死」的福音。
一、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
首先,保羅用當時儲物的方式,就是「寶貝放在瓦器裏」來說明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當時人們為了保存物品,往往把重要物件藏在一般的瓦瓶之中,一方面可以防潮防腐,一方面也易於保存。因此這瓦瓶就成了價值甚高的器皿,但一旦重要物件取出,瓦瓶仍是低廉的器皿,真正貴重的是放在其中的物件。保羅以此說明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保羅之所以能完成這些重大的責任,乃在於上帝能力的內住,「莫大」的意思是超越,表明這能力超過我們自己原本的能力。
二、死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在你們身上發動
接著,保羅就列舉他為使徒職份所付上的代價「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當我們翻讀使徒行傳時,這一幕幕將活畫在我們眼前,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甘心冒死傳福音,建教會的使徒。保羅越挫越勇,屢戰屢勝,置死生於度外,但也往往化險為夷「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這是指他總是經歷像主一樣付上死的代價的過程,卻仍舊活在基督的復活大能之中「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而且也正是因為他願意付上生命的代價,以致許多人因此得到生命「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三、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
保羅在此不斷提到他是憑信心勝過這一切,三章中他說「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三4)此處他說「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他引用舊約詩篇,其中詩人也深受苦楚「主啊,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淚,救我的腳免了跌倒。我要在耶和華面前行活人之路。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詩篇一一六8-10)。保羅的處境與詩人雷同,因此深深地共鳴「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保羅願意付上一切的代價「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只為了可以為上帝得著更多的人。
默想
我是否看明自己生命有限,惟有活在主復活的大能中,才能完成所託,顯出價值?我是否經歷面對人生的責任,我們付上代價,不計得失時,反而經歷主大能的經驗?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以超越我的大能覆庇我,讓我脫離懼怕、危險、試探,讓我每一天,都經歷你復活的能力帶我安然經過困難,完成你在地上對我的託付。阿們!
閱讀經文
-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進階閱讀
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緊接上面保羅對使徒職份的描述,是歷經各種苦難,甚至付上生命代價的職份,保羅在此透露了他的生死觀。
一、外體毀壞與內心日新
首先,保羅說明,今世的有限「外體雖然毀壞」,這是全人類要共同面對的,隨著年歲,人的生理只會越來越衰敗。雖在看重養生與保養的今天,人們還是一天一天的老去,大部分的人心中難免懼怕,但是保羅卻說「我們不喪膽」,特別保羅每天還要疲於奔命的宣教,生死懸念的面對各種不測,他卻能對身體的漸漸衰敗輕描淡寫的帶過,原來因為他有一個祕密「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這種新似一天,不是一種心態,而是一個事實,也就是主耶穌復活的大能,在他裡面有一個生命的大能,成為力量,讓他跑完他的路程。
二、至暫苦楚與永遠榮耀
接著,保羅說明他所受的諸般苦難,只不過是「至暫至輕的苦楚」,其實這些苦難本身一點也不輕省,但是它是與什麼比較呢?原來是與「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相比較。「至暫」是與「永遠」相較,「至輕」是與「極重無比」相較,保羅可以清楚的看見,因他一生為主奔跑,他將在永恆中承受永遠的榮耀,就是上帝永遠的同在,以及永恆的基業。
三、所見的與所不見的
最後,保羅說明「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雖然是「所不見的」,卻是「永遠的」,而「至暫至輕的苦楚」雖是「所見的」,卻是「暫時的」。這對我們基督徒的信仰而言,是很重要的宣言,也就是相信那看不見的世界,是較這個看得見的世界更加真實。因此我們可以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優先次序,就是「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所謂的「顧念」就是留意、小心,也就是真正的在乎。當我們的人生觀由今生延展至永生,我們的眼光由可見透視至不可見,我們的優先次序一定會有所更動。
正是因為保羅有如此的人生觀,他一生的投資,都不是在於今世,乃是在於永恆,他才能克服萬難,忠於使徒的職份,完成主基督的託付。
默想
我是否能透過信心的眼光,看見永恆的榮耀,以致輕看今世所付的代價?我是否能領受復活的大能,雖然年齡漸長,卻仍有屬天的精力與創造力,以致不會老舊陳腐,或充滿憂懼?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看見父的榮耀,因此付上生命的代價,完成父旨。你也把這榮耀啟示在保羅心中,讓他一生奔跑在你的計劃之中。求主也將這屬天的榮耀,顯明在我心中,讓我的人生充滿動能、盼望、創新,忘記自己的年歲,輕看自己的軟弱,超越自己的好惡,專心的跟隨你,直到你在我身上的計劃,完全成就。阿們!
閱讀經文
- 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 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 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
- 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
- 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原文是質】。
- 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
- 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
- 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
- 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
-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進階閱讀
死亡被生命吞滅
本段連結四章,繼續保羅的生死觀,保羅在此延續前書中的復活觀,強調「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生命勝過死亡。
一、地上的帳棚與天上的房屋
保羅首先以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支搭帳棚作例子,帳棚是臨時性的,隨時拆搭,一旦進入應許之地,他們就不再住在帳棚中,而是住在常態性的房屋中。保羅以「這地上的帳棚」來談到身體的短暫、有限與必死,因此人們「在這帳棚裏歎息」,這個歎息不僅僅因為其有限,同時也是一種渴望,就是對「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的一種渴想。並且相信一旦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就可以「必得…天上永存的房屋」。這是保羅的確據,也應該是每一個基督徒的確據。
二、脫下這個與穿上那個
其次,保羅以衣服作為例子。當我們暫時在地上的身體之中時,新與舊在這個身體裡並存「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我們必須還在這個身體中時就「穿上衣服」,也就是漸漸脫去舊衣,穿上新衣「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這就是日日更新的生命,這更新的生命使我們見主的時候不是赤身,乃是有義袍在我們身上,不是羞恥的,乃是榮耀的。這就是「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這是一個過程,「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此處「培植」意為成就、預備,也就是說上帝預備我們正是為此,而且祂「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也就是說聖靈在我們裡面證明此事為真,也成為我們日後領取永活生命的單據。
三、憑信心與憑眼見
保羅同時也說明「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著肉身相隔,我們無法完全與主面對面,但是我們仍要「時常坦然無懼」,不懼怕身體日益衰殘,反要「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對永生有確據與盼望。因為「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眼見是身體日益衰殘,信心卻是對永生有確據與盼望。因此可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一生只為討主喜悅而活,因為有一天必要向主交帳「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默想
我是否能對地上身體的日漸衰殘坦然,但也不限制自己,仍舊在主的道中奔跑?我是否能對天上的生命充滿盼望,但也把握今世的機會,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是否領受聖靈的啟示,對永生充滿確據?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為我們打開回家的路,並為我們預備地方。讓我們今世帳棚的日子,雖然短暫,卻是精彩的。舊衣雖會脫去,卻漸漸穿上潔白的義袍。讓我有一天見你面時,是榮耀的,是可以交帳的。阿們!
閱讀經文
- 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但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裡也是顯明的。
- 我們不是向你們再舉薦自己,乃是叫你們因我們有可誇之處,好對那憑外貌不憑內心誇口的人,有言可答。
- 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
-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
- 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 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原文是肉體;本節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
-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 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
- 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
- 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
- 神使那無罪【無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
進階閱讀
新造的人
從五章11節到六章10節,保羅繼續說明使徒的職份,在於上帝「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
一、不是向你們舉薦自己
首先,保羅再次針對那些外來的假使徒,帶著他人的薦信而來,高舉自己過於保羅一事(三1)。他將自己與這些人分別出來「我們不是向你們再舉薦自己」,因為「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裏也是顯明的…叫你們因我們有可誇之處」,他希望哥林多人能自行認出保羅對他們的價值,而且能夠自行回答這些人對保羅使徒職份的挑戰「好對那憑外貌不憑內心誇口的人,有言可答。」什麼是這些人對保羅的批評呢?他們批評他「顛狂」,什麼是這裡的「顛狂」?就是叫人驚訝,耶穌也曾被評為「顛狂」(可三21),可能保羅有讓人驚訝的超然經歷,這被人認為他是不可靠的證據,但保羅說「若果顛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意思是他向著上帝或有特殊經驗,但當他向著人時,卻謹守規範。
二、基督的愛激勵我們
接著,保羅說明他或顛狂或謹守的原因,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此處「激勵」有抓住、掌握的意思,保羅說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因為他被基督的愛所完全得著。基督的愛是什麼樣的愛,就是「替眾人死」的愛,一旦我們經歷這樣的愛「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就與主同死同活,並且不再為自己活,轉而為主而活。同時,對主的認識也完全改觀「不憑著外貌認人」,他不再是一個智者,一個宗教師傅,而是上帝之子,復活的救主。
三、上帝藉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
基督的愛究竟為我們成就了什麼呢?「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在保羅眼中,世人都犯了罪,而且是與上帝為敵的,但是上帝主動與人和好,並藉著基督「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以至於「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意即我們「在基督裏」經歷了新的創造,使我們成為新的種類,不再屬於第一次創造,乃屬於新的創造,不再屬於死亡,乃屬於永生。
而使徒們的職份則是「作基督的使者…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這真是吃力不討好的職份。
默想
我是否被主的愛所得著,以至開始為主而活?我是否真的與父和好,並承受勸人與父和好的職份?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本是義的,卻為我的不義釘在十字架上,義的代替不義的受刑罰,讓我得到你的義,與父和好。求主讓我完全被你的愛所得著,讓我的生命天天經歷新造,並開始為你而活,成為使人與你和好的使者。阿們!
閱讀經文
- 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
- 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 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
-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
- 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
- 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
- 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
- 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
- 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
-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進階閱讀
我們與神同工
本段保羅繼續說明,使徒的職份,是一個「勸人與神和好的職分」,因而保羅為此付上極大的代價。
一、不可徒受恩典
首先,保羅與哥林多信徒共勉「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保羅自承是與上帝一同工作,也承認哥林多信徒與上帝一同工作,因此彼此也是同工。我們可以與上帝同工,是因為自己先領受了「他的恩典」,在領受恩典之後,卻不與上帝同工,等於「徒受他的恩典」。
針對「恩典」,保羅引用了舊約「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賽四九8)來說明,此時正是領受恩典的時期「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一旦領受「悅納…拯救」的「恩典」,就要開始「與神同工」。
二、凡事不叫人有妨礙
因此保羅以自己為例子,說明該如何「與神同工」。首先,保羅「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雖然哥林多教會有人「毀謗」保羅,但保羅對自己品格的誠實與真理的準確,有十足的把握。其次保羅「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用人」一詞既指服事的人,同時也是「執事」一字,此處不是指教會「執事」一職,乃是強調服事的概念。既然是服事者,保羅就不計一切代價來完成他的職份「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榮耀、羞辱,惡名、美名」,我們翻看使徒行傳保羅的行程,見證了他對初代教會的建立不遺餘力,成為世世代代服事者的標竿。我們不是自找苦吃,而是在面對苦難時絕不退縮。
三、似乎一無所有卻樣樣都有
在此,保羅描述這樣的生涯,雖是艱難重重,卻也是輕省的「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致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一個人能夠活到這樣的境界,實在是因擁有高過一般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能夠毫不回頭,盡其在我,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默想
我是否對人生有一個不一樣的看法,不是擁有什麼,而是給予什麼,不是處處避險,而是勇於往前?我是否在領受恩典中,成為一個恩典流出的管道,而不是一個封閉阻滯的生命?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給予的主,更新我的生命,讓我可以同樣成為一個給予的人,不是受人服事,乃是服事眾人。讓我的生命因此更加豐盛、喜樂、活力,沒有抱怨、挑剔、自憐。讓我活得精彩。阿們!
閱讀經文
- 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
- 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
- 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
-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
-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
- 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 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 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
進階閱讀
與不信不要同負一軛
由六章11節到七章結束,保羅在此籲請哥林多教會與他之間,有一個和好的關係「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
一、我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
在保羅對自己的使徒職份充分說明之後,他籲請哥林多信徒與他修復關係。保羅先說他自己「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意思就是保羅向著他們完全敞開。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之所以滯礙,並不是保羅造成的,而是他們有所計較「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保羅呼籲哥林多信徒也向他敞開「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保羅永遠也不會向他們封閉,因為「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保羅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兒女般疼愛。
二、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
為什麼哥林多教會對使徒會有如此之多的誤解與計較呢?正是因為他們的世俗化,因此保羅在此再次強調分別為聖的重要性「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同負一軛」是指舊約禁止牛驢同軛,因為無法相稱使力。很多時候,我們只將此點用於婚姻的配合,但事實上,它所指陳的非常廣泛,可以擴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在此有一系列的對比「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保羅指出在許多方面,其實沒有模糊地帶,是非白即黑的。
三、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
接續上述提到「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保羅進一步說明「我們是永生神的殿」,上帝渴望以祂的百姓為居所,而不是一棟建築物。舊約中摩西建造會幕時,上帝就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出二九),「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利二六12)。當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時,上帝也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賽五二11)「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賽四三6)。同樣這聖潔的呼召,也臨到新約的信徒,如果我們要成為上帝榮耀的居所,就必須活出分別為聖的生活。我們不可能又想享受主的同在,又沾染污穢。
默想
我是否能夠珍惜與主的關係,而願意脫離錯誤的生活習慣、世俗的價值觀、不恰當的關係、會使自己沾染污穢的環境?我是否珍惜基督肢體的關係,願意活出聖潔,彼此敞開,在真理中相交?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說有了你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你的,愛你的,你要與我們同住。幫助我渴想你的同在,超過任何世上的牽引。釋放我得以自由的住在你的裡面,享受你的恩典、慈愛、同在與更新。當我轉而面對這個世界時,不是軟弱妥協,而是得勝並產生影響力。阿們!
閱讀經文
-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
- 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佔誰的便宜。
- 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我已經說過,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
- 我大大的放膽,向你們說話;我因你們多多誇口,滿得安慰;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分外的快樂。
- 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
- 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
- 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想念、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
進階閱讀
在患難中分外快樂
本段保羅繼續籲請哥林多教會,修復與他的關係「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他也以他們對提多的安慰為安慰。
一、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
首先,接續上段,保羅呼召教會分別為聖「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
接著,保羅就籲請哥林多教會與他和好「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一方面保羅再次表明他的誠信「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佔誰的便宜」,另一方面,他表明他對哥林多教會的全然付出「你們常在我們心裏,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保羅一點也不願因為他人對他的毀謗,而毀掉他與哥林多教會的關係,並不是因為保羅要為自己爭一口氣,而是他知道他對哥林多教會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二、我因你們多多誇口
除了解決關係上的僵局,保羅進一步鼓勵哥林多教會,說到他多麼以他們為榮「我大大地放膽,向你們說話;我因你們多多誇口,滿得安慰」,保羅真是和平使者,不但帶來與上帝和好的福音,也懂得如何與人建立和好的關係。
似乎這時,提多在保羅的差派之下,由哥林多回來,並且帶來了好的消息,這消息安慰了保羅的心。
三、我們藉著你們得了安慰
保羅描述他當時在「馬其頓」所面對的困境「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但就在此時,提多帶回來的好消息,安慰了困境中的保羅「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使他可以「在一切患難中分外地快樂」。
哥林多在他們與保羅的猜忌之中,得到保羅所差提多的造訪。「提多」這個名字是希臘名字,可見他是一位外邦信徒,他多次與保羅一同旅行宣教,深得保羅信任,此處看來提多也是一位善於處理紛爭的高手「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想念、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他智慧的化解保羅與哥林多教會的僵局。
默想
我是否是和平之子,不但傳和好的福音,也成為使人和睦之人?我是否不讓人因自己有被毀謗的因由而跌倒?我是否竭力以積極的態度,彌補關係中的嫌隙?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要我們的生活無可指摘,讓毀謗我們的人無機可乘。幫助我知道如何化解別人對我的誤會與嫌隙,幫助我的生命如同調和的鹽,化解群體中有問題的關係。阿們!
閱讀經文
- 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
- 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
- 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 你看,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慇懃、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或作:自責】。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
- 我雖然從前寫信給你們,卻不是為那虧負人的,也不是為那受人虧負的,乃要在神面前把你們顧念我們的熱心表明出來。
- 故此,我們得了安慰。並且在安慰之中,因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裡暢快歡喜,我們就更加歡喜了。
- 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什麼,也覺得沒有慚愧;因我對提多誇獎你們的話成了真的,正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都是真的。
- 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是怎樣恐懼戰兢的接待他,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
- 我如今歡喜,能在凡事上為你們放心。
進階閱讀
依著神的意思憂愁
在保羅籲請哥林多信徒與他修復關係的最後一段,他提到一封書信,這封書信顯然不是《哥林多前書》,因為這是一封「叫你們憂愁」的信,這應該就是一般學者公認有一封遺失的信夾在《哥林多前書》與《哥林多後書》之間的書信。
一、從憂愁生出懊悔來
首先,保羅兩次提到這封書信「我先前寫信…從前寫信給你們」(8,12),可見這信的確影響了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有人認為這封書信,是由提多帶去給哥林多教會,是一封較為嚴厲的信,因此使哥林多教會「憂愁」。但似乎這個「憂愁」是一個正向的憂愁,因為大大改善了保羅與他們的關係,因此保羅說「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意即保羅寫信之後,其實有點怕話講得太重了,但現在卻發現其實效果很好,讓哥林多教會知道他對他們的誠意。因此哥林多教會的憂愁,不是一個「世俗的憂愁」,而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
保羅在此,也解釋這二者的不同「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也就是一種沒有盼望,沒有作為的憂愁。但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意即有所反省的憂愁,帶來改變,以至可以補救原本叫人憂愁的事。
保羅在此也解釋「懊悔」與「後悔」的不同,由上下文我們得知,這裡的「後悔」是出自「世俗的憂愁」,只是對現象感到痛苦,而且陷於其中,完全不求解決之道,是一種消極的憂愁。而此處的「懊悔」則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是一個有作為,有改變,積極的憂愁。
二、生出何等的殷勤
保羅也舉出,他們因著「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而生發出來的改變是「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也就是說他們為他們使保羅痛苦的事,也就是挑戰保羅使徒職份一事,感到抱歉與悔意。保羅認為此舉「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證明了哥林多信徒信仰的純正。
保羅再次言明,他的上一封書信,並不是為了那些挑戰他的人「那虧負人的」,也不是為他自己或為了維護他而被波及的人「那受人虧負的」,而是要再次激發哥林多教會與他的關係「要在神面前把你們顧念我們的熱心表明出來」,保羅總是用正面的角度看事情。
三、我如今歡喜
因此保羅表達了他的「安慰…歡喜」,他為哥林多教會正確的接待了提多,使得「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甚麼,也覺得沒有慚愧」,並且提多也與他們建立了美好的關係感恩。
默想
我是否能脫離世俗的憂愁,而以主的眼光來看一切事,知道萬事互相效力,以至能從憂愁中生發出正確的心態,改變自己,走出困局?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教導我們以屬天的眼光看事情,不自憐自艾,卻能找出問題的關鍵,也賜我們能力改正問題,走向正確的方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