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視圖

星期六, 4月 26, 2025
星期六, 4月 26, 2025
26
主題 :   公義的冠冕
讀經 :  提摩太後書四1~8   
日期 :   2025-04-26  
 

閱讀經文

  1. 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
  2. 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3. 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
  4. 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5. 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
  6.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
  7.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8.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進階閱讀

國度與傳道

註釋:
第2節,「得時」:恰逢其時,有機會。
「專心」:預備好。
「責備」:指出錯誤。
「警戒」:不准、斥責。
「勸勉」:勸慰。



如果我們把「在主面前」這個片語統計一下,我們會發現在《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一共出現六次(提前二3;五4,21;六13;提後二14;四1)。其中二次提到「在主面前可蒙悅納」,其餘三次是保羅(包括本處)在主面前囑咐提摩太,一次是提摩太在主面前囑咐別的人。似乎保羅認為一個基督徒應該一直活在主面前並不間斷。


為什麼我們是活在主面前呢?因為祂的兒子已經顯現,以後還要顯現。並且祂的國度已經臨到。


當耶穌首度出來傳道,走在加利利海邊時,「國度」與「傳道」二字,就不斷的伴隨出現。「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四17)事實上在原文中這二個字也是密不可分的,「傳道」就是王國的使者,代替君王前往某處去宣告政令。當耶穌第一次顯現時,上面的國度已然介入今世,耶穌自己宣告這件事,祂也差派門徒去宣告這件事。所以「務要傳道」(2節),因為「祂的國已臨到」。


弟兄姊妹,每次你傳福音的時候,可曾想到你是在講說一件已經發生的事,耶穌已經將那永遠的國帶入世界,每當我們傳道,就是替大君王再作宣告。因此無論遇上好機會或遇不上,都不是停止傳道的理由,我們總要預備好,「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那大君王有一天要來審判活人死人,因此「務要傳道」。

默想

1.我是否明白神的國已經臨到?
2.我是否能宣告這件事?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將神的掌權帶下來,我願意順服並且傳揚這個事實,使你的國度透過我的傳揚,落實在人的生命之中。

作傳道的工夫

註釋:
第3節,「厭煩」:容不下。
「純正」:健全。
「增添」:不必要的累積。
第5節,「謹慎」:謹守、戒備。
「盡」:完成。



在早期教會,「傳道」這個字在原文中有兩個主要的用字,其中之一就是昨天所提的「替君王發佈消息」這個字(kerusso),另一個字則是在第5節的用字――「傳播好消息」(evaggelistes,本節作「傳播好消息的人」)。前者著重國度的降臨,後者則表達救恩的佳美。曾有作者認為後者中指前方戰勝了,而奔回首都報得勝的消息,而引伸為基督的得勝,即我們的得勝。總之就是「報好消息」。


保羅、提摩太在什麼情況下完成這個報好消息的工作呢?不是在萬民歡呼、眾人肯定的情況下,而是在極艱難的情況下:

1.在別人的厭棄之下:稀奇的是「好消息」,健全的信仰竟被唾棄;為什麼呢?因為人的耳朵發癢,這也是一種病態,就如提摩太前書六章4節那些病態的多疑者一樣,這裏的病態是忍受不了純正信仰的單純。純正信仰單純點就在於證明人的肉體是敗壞的,對得救而言是「無益的」,但個人生命中的驕傲,使人不能接受白白的救恩,總想增添一些什麼,好顯出自己的功夫。

2.在必須堅持到底,忍受苦難的情況下:對一個「傳好消息的人」而言,不能因人的厭棄就停止,他必須堅持到底,因他知道只有這個信仰才是真正的「好消息」。他知道人們走別的路不通,因此雖被排斥厭棄,卻不因此而停止宣揚。這就是「傳道的工夫」(5節)。
 

默想

1.我明白福音中單純的救恩是白白賜給我們嗎?
2.我在領人歸主時,能把這點傳講得清楚嗎?

回應

親愛的主,為這白白的救恩獻上感恩,請幫助我不但自己明白且領受,並且以純正的福音幫助別人。

從此以後

註釋:
第6節,「澆奠」:異教餐宴結束時,將酒灑於神明之前的動作,保羅知道他將要把生命灑於主前。
「離世」:拔營,把帳蓬拆了。



在保羅對提摩太的百般勸勉之後,忽然他提到了他的死。在文勢上,似乎忽然鬆弛了下來,其實只不過是又攀上了另一座高峰。是的,提摩太還有許多仗要打,但保羅回顧他自己的一生,他「傳道的工夫」(提後四5)已經盡完了。


保羅在這裏也用了三幅圖畫來表達這個情況:一個已經打完了的摔角選手,一個跑完了賽程的賽跑好手,和一個盡忠職守完成任務的士兵。這三種人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暫停並等候(「從此以後」),等候什麼呢?等候頒發獎賞(參8節)。


在這個等候頒發獎賞的時候,保羅看出來,就世人而論,他是被澆奠了(犧牲了);就他自己而論,他是拆了帳蓬等候搬遷;就神而論,他是即將被頒發獎賞了。他知道他即將面對羅馬帝國的審判,雖然他多次入獄,但都因神的託付尚未完成而被釋放,但於今他明白工已做成了,責任已交付了,他所等的是帝國那不公的審判,審判的結果就是死亡。


但他同時也等候另一個審判,就是天國的審判,這個審判絕對是公義的,而這個審判的結果就是冠冕(獎賞)。


因此,提摩太,這就是我的一生,也將是你的一生,如果你也肯打那我打過的仗,跑那我跑過的路,守那我所信的道,有一天也許你也要和我一樣被澆奠、被審判,但隱藏在那世界的審判後面的,就是那真正的審判,在那個審判之中,你將得到你的冠冕。

默想

1.回顧我的人生,我和保羅一樣盡了全力嗎?
2.我願意為信仰而活嗎?

回應

親愛的主,我一生最好的事是可以認識你,服事你。然而主啊,若不是你持守我到底,我怎敢誇口自己可以跑完全程。請用你自己的榮耀不斷吸引我,使我單單愛慕你的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