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
-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 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 這些事你要殷勤去做,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
- 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
進階閱讀
不要輕忽恩賜
註釋:
第13節,「為念」:留意,小心,謹慎,鄭重。
第14節,「輕忽」:不重視。
「恩賜」:非天然才能,由聖靈所賜用以服事教會的能力。
「按手」:表明認同、承認。
第三章14~15節,保羅提到他希望能快快到以弗所去,但是會有耽延,此處保羅再次勉勵提摩太在他尚未趕到以弗所之前,要留心地做宣讀、勉勵、教導等事奉,主要就在於能夠完成持守真道的使命。
然而要完成這個持守真道的使命,並非僅有忠心與熱忱就足夠了。保羅指出,一個人若要持守真道,必須「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14節)。
在第一章18節曾提及有關提摩太的預言,在此再一次重覆,並且言明此預言伴隨著眾長老的按手。當然恩賜是聖靈所賜的,但是在這一次恩賜的顯明之中,「預言」與「按手」佔著極重的分量,此二者都印證了聖靈所量給提摩太的恩賜。
我們若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二章,會發現恩賜可以分成好幾類,其中一類特別是關於「話語」的,也許是傳福音,也許是講道,也許是知識或智慧的言語,以弗所書第四章則提到傳福音與教師。我們相信提摩太站在一個教會真理看守者的地位上,他所得的應該是「話語」方面的恩賜,而且這個恩賜是經過預言的印證,以及長老的認同。
提摩太前書多次題示出來提摩太在他的職分上有點猶豫、退縮,因此保羅鄭重地告訴他——「不要輕忽」,因為神已經賜給你了,等於就把責任託付給你了。沒有一個恩賜是為了個人的(除了方言),因此恩賜如同公物一樣,不可私藏。恩賜必須要操練、運用,神賜恩賜的目的才能被滿足。
默想
1.我的恩賜(不是才幹)是什麼?我清楚嗎?
2.我有沒有合宜的(不卑不亢)使用這個恩賜﹖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我相信你一定賜給我一份恩賜,求聖靈更多在我身上做顯明的工作,印證我的恩賜,求主使教會同工也能透過我的服事作印證。最後求主煉淨我,使我沒有不正確的動機;求主激勵我,使我不輕忽恩賜,也不怯於服事。
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
註釋:
第14節,「謹慎」:注意。
第15節,「殷勤」:小心,留意。
「眾人看出」:在所有的人面前顯明出來。
提摩太前書第四章全章,是保羅反覆叮嚀提摩太持守住傳講真道的責任。因此最後他說:你要很小心的去做這些事,這些事是什麼呢?就是第13節所說的「宣讀、勸勉、教導」。不但是小心去做,而且必須:
1.專心:「專心」與「殷勤」其實是意思的重覆,就是小心謹慎的、專注的、當作一回事的去做。
2.恆心:不斷地、持續地、不灰心地。
3.身教言教並重:不但教訓是正確的,自己的生活言行也必須與自己的教訓相合。
之後,提摩太就可以得到以下的益處:
1.被眾人所肯定:不是用爭的,而透過服事、透過身教、透過長進,不再被人小看,而獲得敬重與肯定。
2.自己在救恩上長進:保羅說我們乃是「做成得救的工夫」(腓二12),意指我們天天都須要在救恩上長進,說得白一點,就是每天都更多進入救恩。
3.使別人在救恩上長進:一方面是因為傳講純正的救恩真理,另一方面因為生活有見證,使得別人「樂於聽你」,因此這些人就因你的教訓蒙受救恩了。
一個傳講神話語的人,正如同田裏的農夫一樣,雖然汗流浹背,但看到成熟的果實時,是何等的欣慰呢!
默想
1.我在服事上專心、恆心、並有生活見證嗎?
2.我因長進而得到別人的認同與敬重嗎?(不是靠爭奪或表現)
回應
親愛的主,你給服事你之人的獎賞是多麼美好!我們可以自己得長進,在救恩上成熟,又可以看到多人得益處。主啊!給我力量持守在我的服事上,給我忍耐,在尚未有結果時不灰心,明白時候到了,就要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