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
- 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
- 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總要清清潔潔的。
- 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
- 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
- 那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是仰賴神,晝夜不住的祈求禱告。
- 但那好宴樂的寡婦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
- 這些事你要囑咐他們,叫他們無可指責。
-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進階閱讀
合宜的勸勉
註釋:
第1節,「嚴責」:叱責、責備。
「勸」:央求、安慰、勸勉。
保羅不斷提醒提摩太,要善於治理教會。接下來是一些細節。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保羅要提摩太不要因為自己年輕、經驗有限,就不敢承擔勸勉教導之責;他勸勉提摩太,只要他明白真道,也能親身實踐,就應該將這些來教導弟兄姊妹。然而怎樣教導呢?
在教會中有年長者、年幼者,有同性也有異性。當然在主裏面,大家都由聖靈重生,同受一個洗禮,同有一位主,一位父,因此彼此之間都是弟兄。然而人畢竟生在文化之中,也活在世代之間,面對這些不同年齡身分的人,提摩太該如何教導呢?遇到須要規勸時,又該如何規勸呢?
保羅提出一個十分好的原則,就是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家人。
當我們自己的家人有了難處或軟弱時,我們當然一方面著急,一方面也會想辨法規勸、挽回。保羅告訴提摩太,當弟兄姊妹有了難處與軟弱時,他就要像規勸、挽回家人一般地對待他們,心中迫切卻言語溫和。
保羅在這裏所提的原則,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1.當弟兄姊妹軟弱時,我們要有迫切挽回的心。
2.在弟兄姊妹軟弱時,我們要用合宜的方法挽回他們。
3.在挽回的過程中,我們要存清潔的心。
其實保羅在此之外,也特別提醒在教會中,弟兄與姊妹彼此相待的原則——
1.我們不但要彼此照顧,彼此規勸,而且在彼此的關係上要合宜,不宜過度親密,以免給自己和對方留有軟弱的機會。
2.在心態上,更是須要把對方視同自己的親人一樣,沒有不好的念頭。
默想
1.我在規勸肢體之事上,是否視同親人一般,迫切且合宜?
2.我與弟兄姊妹的關係清潔嗎?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再次提醒我們,肢體相顧的原則,不只是照顧、體恤,也在於規勸。求主賜勇氣,使我敢於規勸,求主賜智慧,使我敢於規勸。求主賜清潔的心,使我在規勸中沒有私意摻雜。
當顧自己家裏的人
註釋:
第5節,「仰賴神」:將指望放在神身上。
第8節,「背了真道」:否認了信仰。
在前面保羅固然提到,在教會中弟兄姊妹應以親人相待,但對自己家裏的人,卻負有特別的責任。神知道人總有特定的需要,所以祂讓人生養在一個家庭中,被這個家庭所接納,由這個家庭對他做特定的照顧和扶持。因此不但肢體之間應該相顧,親人之間更該彼此看顧(參8節)。
在這裏,保羅本來是要討論教會對寡婦的供應之責,但他發現必須先把寡婦分成幾個類型來討論。父神既是孤兒寡婦的神,祂就必然透過教會來完成這個照顧的工作。猶太人看重孤寡的救濟,早期教會也擔負起照顧寡婦的責任。
保羅認為寡婦分為:
1.有兒女奉養的寡婦。
2.完全無倚靠的寡婦。
3.有能力過奢華生活的寡婦。
保羅當然不是認為寡婦不可以有錢,但因著財富而過宴樂生活的寡婦,不僅不是教會救助的對象,反而是教會應該規勸的對象。完全無倚靠的寡婦,心態上不應該是倚賴教會,卻是倚賴那作孤兒寡婦之父的神,因著這樣的倚賴,生出敬虔的生活來。另外,有兒女奉養的寡婦,保羅提醒那些兒女們,教會正是透過他們來供養這些寡婦,因為他們有第一層的責任,就是供養親屬。看顧、供養親屬的,被稱為「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4節)。不看顧親屬的,被稱為「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8節)。
默想
1.在肢體之間,我們可有互相供應所缺?
2.我對家人的看顧,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嗎?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賜給我家人,使我在這個家庭中被養育,被接納。謝謝你使我如今在各方面有足夠的力量回饋家人,求主使我做得討你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