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
-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
- (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
- 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
- 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有古卷作:我們】的喜樂充足。
進階閱讀
主題:見證生命之道(1:1-4)
當時的背景,使徒保羅等開始在希臘文化中傳揚基督的信仰,神的光進入了黑暗的希臘文化裡。希臘文化追求知識,有「二元論」的思想,認為所有物質都會腐朽、腐化,甚至認為是次一等的;相反,所有看不見的意念才是最純正、最完全,對神的觀念是超形體、很神秘的。希臘知識份子亦運用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試圖將基督信仰希臘化。諾斯底(Gnosis)的原文意思是「知識」,指一種神秘和最純正的知識,只有被開啟和高等的知識份子才能夠明白。這一切都衝擊著基督信仰的本質。
第一節,使徒約翰見證說:「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翰指出耶穌不是一個概念的神,祂是可以看到、摸到、與人相交、與人一起生活的神,甚至能用唾液醫治耳聾舌結的神。
約翰與耶穌相交,因耶穌的恩慈對他個人的觸摸、接納,以及對他生命的開啟,他雷子般的性格被完全改變過來。其實再多的知識也不能改變一個人,惟有與耶穌真實的相交,生命才會被改變,這也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1:18b) 耶穌基督本與神同在,祂擁有永遠的生命。使徒約翰把這「生命之道」傳給受信者,表明我們透過耶穌與父相交,我們也透過耶穌與主內肢體相交。基督如何真實地與祂的門徒相交,門徒也如何與其他信徒相交,以致能明白和體會基督如何與我們相交,然後我們又合一在父神裡彼此相交。這樣,我們的喜樂就充足(參1:4),我們的生命也被改變,性格、待人接物,如何看人、看自己都被改變。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見約翰寫這封書信有兩個目的:
(1) 把基督教的知識主義從神壇上拉下來
諾斯底主義崇拜追求神秘知識,追求知識只會使人更驕傲,不會讓人有真正的喜樂。但生命真實的相交,生命互相衝擊,會把人內裡的生命彰顯出來。若發現我們有不當的地方,就求神的kindness來改變我們。當我們能說出一句溫柔的話,令人體會到被接納、被肯定,在人的困難中給予支持,這樣真實的相交卻使人喜樂充足。
(2) 鼓勵信徒彼此相交
神差耶穌來到世上,使我們可以與祂相交,我們也要用可以見、可以摸、可以聽的方式來彼此真實相交。耶穌對門徒說:「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b),這個生命之道要這樣傳承下去。這樣相交是基於基督的生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