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視圖

星期日, 4月 20, 2025
星期日, 4月 20, 2025
20
主題 :   復活的盼望
讀經 :  提摩太後書二8~13   
日期 :   2025-04-20  
 

閱讀經文

  1. 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他從死裡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
  2. 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
  3. 所以我為選民凡事忍耐,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裡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
  4. 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
  5.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
  6.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進階閱讀

神的道卻不被捆綁

前面提到保羅要提摩太學習三種人——精兵、運動員、農夫。事實上這正是保羅自己的委身經驗,他為了忠於所託,甚至選擇被捆綁。什麼叫「選擇被捆綁」呢?就是選擇不逃避盡忠必須有的後果,一個精兵不能逃避戰場,也不能逃避戰死在沙場的可能性,他為了忠於任務,有時必須選擇深入困境,甚至選擇死亡。


因此保羅為了完成所託,不逃避傳福音在當時必有的後果,被監禁、被視為犯人、被與作惡的人等同視之。但他說他能忍耐這事,他能在其中安然自處,在羞辱、卑賤、粗糙的境遇中,他能忍耐。


他能忍耐的原因,就如前幾天我們提的,因為他知道「神的道卻不被捆綁」(9節)。這「道」是什麼呢?就是他所傳的榮耀福音——耶穌基督,接受神的應許,繼承大衛國度的權柄,道成肉身,擊潰黑暗國度,由死裏復活,使相信的人都能得著救恩,恢復與神之間的關係,並承受神預先要賜給我們那永遠的榮耀。


他說他都沒有傳錯,他能傳的都必應驗,都必發生真實的效果。無論他自己遭遇什麼,他所傳的福音必使人得著救恩,進入榮耀,因為他傳的是一個基督已經做成的事實。


如果你知道你所做的是一件存到永遠的事,你會何等興奮呢?這個世界有太多不確定,事情與事情之間有太多變數,人與人之間也有太多虛謊。如果你知道有一件事是確定的,而你正參與其間,那是何等大的福氣;保羅能忍耐這個光景,因為他知道他做對了!

默想

1.在我的生活中,有多少是模糊不確定的?有多少是肯定的?
2.我在面對我處的困境時,是出於無奈?人的努力?或是由神而來的確信與忍耐?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所立的救恩是確實的,謝謝你使我可以投靠這救恩,謝謝你給我傳揚這真實救恩的機會,給我忍耐面對傳福音過程中所有的困境。

可信的與不可信的

在此保羅解明他必須坐監的原因,他指明此時坐監對他而言是:


一、與主認同

主認同我們眾人的地位,我們則認同祂死的地位。這樣的認同,使我們與主的生命相連結,羅馬書六章5節:「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保羅表明他的入監是與主的苦難認同。而這個認同將帶來在永世中主向他的認同——同掌權作王。


二、不否認主

早期的基督徒並非病態的殉道癖,而是他們的生命與認不認主這件事緊密相連。羅馬帝國強調「該撒是主」式的帝國崇拜,而基督徒則因堅持「基督是主」被送往鬥獸場或被點作皇帝花園中的火柱。雖然保羅當時,帝國的逼迫尚未到如火如荼的地步,但保羅入監確實是因為他不能否認主,亦即不能不傳福音。早期信徒的殉道,多半是懷著不能否認主,以免主那日否認我的情操,然而這正成了當年教會蓬勃發展的動力。


三、以主為信實的,以自己為不可信的

在神的信實面前,我們的信實都變為不信實,正如在祂的義面前,我們的義都顯為破爛的衣服一樣(參賽六十四6)。我們能保證什麼?我們能保證自己嗎?或者我們能保證別人?而神的保證是祂自己,祂不但應許,而且還在應許上加上起誓(參來六15~18),是雙重的保證,這保證就是「他不能背乎自己」(13節)。因為祂本性的信實,超過世上最信用人的信實,祂不但不能背乎自己,而且祂是一切豐盛的源頭,祂不但「信」,而且「實」。


基督不會因我們否認而不存在,不會因我們的拒絕而不作王。但到了那日,我們都須依我們向祂認同與委身的程度來面對祂的笑容。

默想

1.我曾認同主的死嗎?(這是受浸的基本意義)
2.我真認識主的信實嗎?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信實的,我是不可信的,請幫助我不看自己,只抓住你的信實度今生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