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
- 凡在軛下作僕人的,當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褻瀆。
- 僕人有信道的主人,不可因為與他是弟兄就輕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因為得服事之益處的,是信道蒙愛的。你要以此教訓人,勸勉人。
- 若有人傳異教,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
- 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毀謗、妄疑,
- 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
進階閱讀
得服事的益處
早期教會易於出現的問題是,當一個奴隸信主後,他究竟是自由人或仍是奴隸?在主裏面他當然是自由的,保羅在加拉太書三章28節說:「並不分……自主的、為奴的……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然而一個奴隸可以因他生命的自由而拒絕服事主人嗎?保羅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各人蒙召的時侯是甚麼身分,仍要守住這身分。」(林前七20)
還有一個問題是,如果主僕皆信主,他們的關係因此而改變嗎?我們在腓利門和阿尼西謀的身上可以找著答案,保羅要腓利門看阿尼西謀如同兄弟(門16),並不等於說保羅要腓利門放棄主僕的關係。事實上在奴隸制度盛行的時代,一個沒有主人的奴隸,反而是危險的,因此保羅要腓利門在阿尼西謀逃脫後仍「接納」他。
新約中有許多地方談及主僕關係(林前七20~24;弗六5~9;西二22~四1),在在都提醒為僕的要看重這個主僕關係,無論主人是否信主,都要如同服事主一般地服事他。而作為主人的,則要常常想到自己在天上也有一位主,而不苛待僕人。
保羅在此提出一個應許——得服事的益處。這是什麼意思呢?以弗所書六章8節說:「……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意思就是說無論是僕人或主人在彼此的關係上行得合宜的,那位天上的主都曉得,並且必然賞賜。
也許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會有一個極不好共事的主管,或者有不聽指示的下屬,我們當如何行呢?無論對方是不是主內的,我們既不可因他的不公而不肯盡忠職守;亦不可因他是主內的,就輕忽怠惰,因為那真正的主正坐在寶座上觀看著我們呢!
默想
1.我在我的工作上,能不受人事影響仍然盡忠職守嗎?
2.我會因為主管或同事是主內的,而輕忽工作嗎?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因為你是真正的主!求你幫助我,能夠看我每一件當做的事,都是為你做的,也讓我因而敬重我與別人共事的關係,對上對下都有合宜的關係。
純正的話與專好問難
註釋:
第3節,「傳異教」:參提摩太前書一章3節。
「純正的」:健全的、完好的。
第4節,「自高自大」:被煙霧蒙蔽。
「爭辯言詞」:在字句上打架。
「專好」:成癖、生病、與「純正」相對。
「嫉妒……妄疑」:總意就是惡意的爭辯。
論題又回到最前面「傳異教」——「不正確道理」的問題上去了。保羅認為這些人有幾點特色:
一、在教訓上
1.與基督純正健全的教訓不合,不能把人帶入健康的生命裏去。
2.與敬虔的道理不合,不能使人的生命更親近神、屬神。
3.只是病態地找一些文字上的爭辯來講論。
二、在品格上
1.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原來的意思就是被煙霧迷矇了眼睛,看不見自己真實的情況。
2.壞了心術,喪失真理:心智被毀壞,在真理上被搶奪,也就是無能認知真理。
3.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把屬神的事當作得財利之途,找些看似屬靈的話題說說聽聽,到處遊走,博得別人的喝采,也因而得到財利。
三、在果子上
1.生出嫉妒:因為不是根植於真理的教訓,因此易於產生嫉妒。
2.紛爭、毀謗、妄疑:同時也造成了信徒之間的紛爭,互相說些毀謗的話,也使人對真理產生不必要的疑惑。
保羅稱這些人的爭辯是病態的,相對於基督健全的福音,一個引人入病,一個醫人得癒。
默想
1.在查考聖經時,我有否存謙卑受教的心,或是專在細節上爭辯?
2.我會以我的敬虔,作為得利(或得人尊重)的途徑嗎?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因為你的話語純正健康,使我的生命得著醫治。如果我裏面有病態的吹毛求疵,使得我只鑽牛角尖,而不能謙卑順服你的話,求主醫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