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
- 銅匠亞力山大多多的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
- 你也要防備他,因為他極力敵擋了我們的話。
- 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
- 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
- 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 問百基拉、亞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
- 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羅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
- 你要趕緊在冬天以前到我這裡來。有友布羅、布田、利奴、革老底亞,和眾弟兄都問你安。
- 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
進階閱讀
報應與冠冕‧離棄與同在‧兇惡與救離
這段經文的三個要項正如題目所言。
一、報應與冠冕
「報應」一字與提摩太後書四章8節中,「賜給」冠冕的「賜給」是同一個字。都是指「回報」,然而這二個回報有天壤之別。首先神給予保羅的回報是公義的冠冕,因為他一生追求神的義。而神給予那抵擋真理(不單是抵擋保羅)的人的回報是什麼呢?保羅沒有說,但他說必然「照他們所行的」回報(參啟廿12)。因神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提四8)。
二、離棄與同在
當眾人都離棄保羅的時候,正是保羅最須要人幫助的時候。在羅馬的法庭上,被控訴的人須要有社會地位的人來證實他,為他辯白,但是他一個人也沒有。不過卻有一位大有能力的,就是主自己與保羅同在。主自己在面臨審判的時候如何孤單,祂豈會不明白保羅的心境?因此衪與保羅同在,成為保羅的力量,也成為保羅辯證的內容。
三、兇惡與救離
這裏所用的「救離」一字,不是一般「救恩」或「拯救」的用字,而是實質的「救離」,曾用於馬太福音六章13節――「救我們脫離兇惡」,也就是使力由某種綑鎖中脫離的意思。脫離什麼呢?脫離別人為保羅所設下的種種陷阱,各樣邪惡的事。但是這一次的救離,不只是如提摩太後書三章11節,救離傳福音時的各種逼迫、苦難,也不只如本處一樣――救離這些邪惡,乃是救離到那永遠的國度(參18節)。對一直切慕「離世與基督同在」(腓一23)、「在這帳蓬裏歎息」(林後五2)的保羅而言,這豈不是極大的一項釋放嗎?
默想
1.我可以在各樣的患難中支取主的同在嗎?
2.我切慕主的「回報」嗎?
回應
親愛的主,知道那日見你必有回報,求主幫助我切慕你的公義與顯現,以致真的可以得你由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也助我在今世,經驗你的同在與救離。
弟兄彼此問安
有些人在讀「書信」的時候,覺得這些問安真是繁瑣,其實我們可以從其中看出許多早期教會生活的端倪。
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26節:「與眾弟兄親嘴問安,務要聖潔。」由這一節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二點:
一、弟兄要彼此親嘴問安
誠如羅馬書十二章10節所言:「愛弟兄,要彼此親熱」,保羅要弟兄互相問安,且照當時的規矩擁抱親嘴。肢體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親熱的,這樣的愛顯明我們是主的門徒,也完全了愛的律法。
二、弟兄的問安要是聖潔的
如同《提摩太前書》保羅對提摩太在弟兄姊妹中間,總要清清潔潔的。有的時候,弟兄姊妹一親熱,就難免有私意,對張三比較好啦,開會的時候只同意李四啦,這就是把弟兄之間應有的親熱關係破壞了。我們要如何彼此親熱,卻又能聖潔不干擾各人的事奉,反而成為助力,實在須要學習。此處保羅不但問候以弗所地方幾位開放家庭以供聚會的信徒領袖,而且報導一下幾位同工的近況,並且把羅馬弟兄的問安,也加以轉達。
在《提摩太前書》我們讀到保羅教導提摩太如何建造教會;在《提摩太後書》,我們學習保羅教導提摩太如何成為無愧的工人。保羅的思想、情感、向著神堅定的信念、為福音不屈的毅力,以及對同工無微不至的愛心,都毫無保留的躍然紙上,成為一個活生生的典範。
默想
1.我對肢體夠親熱嗎?這親熱中間,是否有著聖潔之愛?
2.讀完《提摩太後書》,整體上我有一個怎樣的感想?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當年呼召保羅,而且改換他的心志,全然被你使用,以致我們有完整的教義,建立教會的典型,以及如何作你僕人的模範。求主全然使用我,使我成為國度裏的一員,完成你在創世之前對我所定的意旨。